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更新日期:2020-07-16   来源:   浏览次数:17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中,几乎找不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明确定义,也很难进行准确界定。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使用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概念,即马

 
 从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中,几乎找不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明确定义,也很难进行准确界定。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使用“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概念,即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极度的相信和遵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须厘清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历来存在争议,从理论上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合理性是必要的,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概念释疑;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信仰马克思主义绝不是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指向;再次,必须区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和其它信仰的本质区别,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释疑。“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词在现实生活中频繁出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一概念在学术上能否立得住脚,一直存在争论。“信仰”一词最早出现于佛教唐译《华严经》:“一切仙人殊胜行,人天等类同信仰,如是难行苦行法,菩萨随应悉能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有学者认为不宜用“信仰”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如徐麟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不是信仰, 而是科学。它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特别是对作为人类历史一个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之上的, 因而它不是教条(信条), 不是凝固不变的, 不是像宗教教义那样不能够批评修正的。”“共产主义者根本不需要诉诸‘信仰' 来维持对既定目标的遵循。”以徐麟为代表的一派学者的担忧是,以“信仰”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就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容易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化和神秘化。为了把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区分,应该使用“理想”或者“理想信念”等词语更为妥当。另有一部份学者则持相反的态度:刘建军认为, “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 作为人类精神和社会现象的重要方面, 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对象,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如果拒斥或者回避使用“信仰”概念, 就意味着在当今学术界放弃这一概念的使用权, 放弃参与讨论信仰问题的话语权。张利华认为,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 其核心价值观是与科学理论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的。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同一切科学理论一样, 是需要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实的, 会受到历史条件和客观现实的限制, 既有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的一面, 又有缺憾和不足。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其理论体系中提炼、升华的一种理想和目标。这种人类永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可以成为接受它的人们的信仰的。陈先达教授更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可以成为一种信仰。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可见,科学与信仰并非是对立的。科学体现的是理论的真理性,信仰凸显的是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宗教可以被信仰,科学一样可以被信仰。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信仰,是建立在规律基础上的信仰;宗教信仰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的信仰,我‘信’因而我信仰。”陈先达教授成功地将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作了很好的区分,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在现实中将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宗教化和神秘化的担忧是多余的。刘建军教授更是将“信仰”提升到了话语权的高度,既然这个话语权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有利,又何必放弃?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的需要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概念是可以成立的。
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指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绝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具体的指向,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深信不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同;第二,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向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致力于人的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第三,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放弃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就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四,对无产阶级政党的衷心拥护。具体到中国就是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政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护党的全面领导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五,对“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上五个方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只有做到这五个方面才能说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基于其理论的真理性和无产阶级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历史使命,这就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一种全新的信仰形态。作为科学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信仰鲜明的政治性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性。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维护无产阶级利益和实现全人类而解放的学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明确的阶级性;第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现实社会运动的辩证统一。“谈论马克思主义完全避开共产主义理想,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就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一代人为之而奋斗,每一代人的奋斗都将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作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前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追求共产主义的现实社会运动。没有远大理想,现实的社会运动就会偏离方向,没有现实的社会运动的积累,共产主义将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第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科学真理的信仰,是对事实、规律和实践检验标准的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有根本的区别。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下一篇: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