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天人合一思想对舞龙运动的影响
 
更新日期:2020-07-17   来源:   浏览次数:14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龙是舞龙运动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说文》中称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

 
1、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
龙是舞龙运动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说文》中称“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原始文化自然崇拜的图腾产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客观现实。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人们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理解与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3]。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天上的日月星辰、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地上的火山爆发、山崩地裂、江河泛滥,以及人间的生老病死等诸多现象,均让原始先民感到心生畏惧。早期原始先民认为天上必定存在着一种能够呼风唤雨、会打雷并以闪电形象现身的神物,这种巨大能量的神灵暗中支配着一切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分不清人与其他生物或无生物界线的原始先民,把动物或植物、无生物等当成自己的祖先和保护者。用象征的手法,以自然为楷模,艺术创作以描绘自然现象。在总结自然界动物动作形式的同时,以自己敬畏、感激和惧怕的物象作为本部族的图腾来崇拜。闻一多提出了蛇图腾团族兼并了其他图腾团族,于是出现了蛇身、兽足、马头、鬣尾、鹿角、狗爪、鱼鳞和鱼须等组成的一种“由许多不同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或者称之为“化合式龙图腾”。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担当着沟通天地使者的身份角色。神话传说中,龙是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具有蓄水的本领,能够行云布雨保佑人间风调雨顺。它可以上天入海, 呼风唤雨, 喷云吐雾, 威力无穷,曾为皇帝争夺天下的战争效力,还曾协助大禹治水。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指望雨水的原始先民们,通过对自然及天象的观察发现,风雨来临之前,往往先传来“轰轰隆隆”的雷鸣之声。人们将这种雷的隆隆之声,归结于图腾的神力,并以雷的隆隆之声,将其称之为龙。人们把龙图腾作为氏族的标志,受到很大的敬畏甚至崇拜。人们相信龙图腾拥有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能从他们的身上获得某种超强的力量和技能。龙图腾崇拜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观念,是古代氏族社会最古老的宗教观念之一,是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的融合。龙是原始先民将蛇身、马头、鹿角、鱼鳞等动物形象,风、雨、雷、电等诸多自然界天象,融和人类心象模糊集合产生的一种神物,是天、地、人融合为一体的思想结晶。
2、舞龙运动是天人合一思想下龙文化的物质衍生
舞龙源自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是龙文化的一种物质衍生。天在古代是“有意识的人格神”,而龙则具有通天、征瑞、灵异等神性,一直被视为“沟通天人的使者”。人们对于能掌控天气的神灵均会隆重地举行仪式加以祭拜,祈求保佑,希望通过祭祀仪式和“上天”进行沟通,以达到自己的愿望。自古人们便将龙视为风雨的主宰,当时祈祷的方法,是由巫师羽士作法,模仿龙的活动姿态舞蹈,以求达到祈雨的效果。舞龙活动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的舞龙祈雨仪式。“应龙”最早被用于祈福求雨活动。在旱情严重的年月,人们就用泥土沙土做成长着长翅膀的“应龙”模样,以求得天降大雨。人们相信地上的龙和天上的龙是相感召、相会合的,借助人的“舞”和龙舞,“人”可以与上天“对话与感应。地上的龙一舞动,天上的“真龙”就能感应到人的召唤。天上的龙就会变幻出云团、雷电、彩虹等与雨水密切相关的天象而润泽四方。正所谓,歌之唱之,以召唤龙的神灵;舞之蹈之,以模仿龙的神态;有歌有舞,既可以使龙喜悦,也可以使自身秉赋“龙性”。舞龙是敬拜“龙神”,同时也被称为“龙灯”,人们希望得到“龙神”的恩惠,繁盛人丁,兴旺家族,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求吉祈福的寓意。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本身就是祥瑞之兽,作为神的使者,自然具有预示吉凶的功能。龙的出现就代表了上天对人间降下祥瑞的一种昭示。《周易·乾》中记载,“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以龙的出现象征着吉祥美好。人们相信外在世界都是内心的反映,内心情感与外在景致是交互感通的,从外界找到相应的事物、选择适当的形式寄托内心的情感。人们将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与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舞龙运动之中。通过龙的舞动或“龙舞”,使内心情感与外在景致交互感通,实现一个人与自然的交互感通过程。舞龙成为人与自然交流的一种情感和愿望表达方式,人们在舞龙活动中和大自然进行交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人与上天互渗互动的意境中达到交融共生、物我同一的境界。舞龙运动是抽象的、虚构与精神世界的龙,构造成一种可见可感的实物,是古人巧妙地将天、地、人三位的观念融合于一体的实践产物,是在天人合一思想下龙文化的一种物质衍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天人合一思想对舞龙运动的影响

下一篇: 天人合一思想对舞龙运动的影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