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机激励建议
 
更新日期:2020-07-21   来源:   浏览次数:2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志愿服务中,如果志愿者没有满足自己的动机,那么就会导致志愿服务很难进行下去,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志愿效果不理想或者这项服务难以坚持下去。这就

 
 在志愿服务中,如果志愿者没有满足自己的动机,那么就会导致志愿服务很难进行下去,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志愿效果不理想或者这项服务难以坚持下去。这就要求组织者能够从志愿者服务动机出发,既满足受助者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志愿者的合理动机。根据调查结果,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结合前面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为了更加有效的激励大学生志愿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确保活动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大学生自我实现满足感越强,则他们继续参与志愿活动的意志就越坚定,动机就越大。因此,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有必要将社会需求、志愿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让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人群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例如:设计志愿活动时要考虑到志愿者的心理需求,关注每位志愿者潜能的有效发挥,尽量做到人尽其用,各尽其能;充分尊重志愿者的意愿,与志愿者保持信任、平等的关系;创造学习、培训机会,为志愿者提供进步的平台,直面挫折和挑战;为志愿者提供一些适当的总结、交流平台,提供情感体验、升华的环境,等等。
(二)加强志愿活动参与的宣传引导
大学生志愿者的可塑性很大。学校可以通过教育示范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引导;学院也可以通过精神荣誉的形式激励大学生志愿者。例如:将志愿名人、优秀事迹做成宣传册,对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组织进行荣誉证书奖励。这些形式可以让大学生志愿者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体会志愿服务的内涵,在精神层面对志愿服务产生认同感,促使大学生志愿者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宣传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激发大学生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在社会层面也可以运用大众传媒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新时期,网络媒体已经实现了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纸质和电子媒体结合化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来宣传先进事迹和人物,用鲜活的事例来感染学生。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徐本禹在被大众媒体报道后,其他的大学生纷纷效仿,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学习之风,为大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供了社会环境。
(三)健全志愿服务动机激励长效机制
目前,对志愿者的激励主要还是在精神层面。志愿活动后期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这就使得很多志愿者感到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加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以更好的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用评价机制来增强志愿服务的功效。对大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设立有效的标准:其一要对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技能、志愿者团队的协作性以及志愿服务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查评价;其二要从志愿者本身出发,对志愿者成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大学生志愿者是否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则,是否完成了预定的任务,是否满足岗位需求。针对这些要求进行总体性的汇报总结,坚持构建有效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让大学生志愿者逐渐的将志愿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我国志愿服务整体上缺乏顶层性涉及,缺乏有效的全国性计划,许多富有特色的品牌项目都只在局部地区加以实施。在志愿服务持续性方面,我们可以向发达国家借鉴经验,例如,在美国有“美国志愿队计划”、“老年志愿服务计划”等项目,这些活动都是以政府为“出资人”或承办人进行的具有全国性质的活动,最终吸引了各类型的人员参与。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机激励建议

下一篇: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机激励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