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技术赋能下古籍开发利用的途径
 
更新日期:2020-07-21   来源:   浏览次数:30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少数民族古籍本体的保存状况、不同的类型以及在不同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影响等问题研究和解决是开放和利用的基础或根本。那些地处偏远的、

 
 少数民族古籍本体的保存状况、不同的类型以及在不同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影响等问题研究和解决是开放和利用的基础或根本。那些地处偏远的、病害极为严重的、保存状态不佳的少数民族古籍,适用 “抢救性保护”,重点解决如何保存、怎样“活下去”的问题,使用“病害诊断+修复”模式,考虑解决古籍病害、排除险情等危及“生存”的问题,有些少数民族古籍还要考虑如何让古籍活起来的问题,要考虑古籍的社会化利用问题。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利用的总体情况,比之于其他历史文献要严峻得多,说是险象环生也不过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不能只是从物质或者材料上解决病害或者安全问题,同时要把对于文化传承弘扬以及服务社区服务大众作为基础要求;要把更多、更全面、更真实的价值展示。
少数民族古籍具有来源复杂,数字化后具有异构多粒度特征,可以按不同维度如来源、载体、内容、保存机构、时间等对其进行多维划分,同时古籍数字资源用户不同,知识结构差异大、获取能力不同,并且像贝叶经等少数民族古籍具有文化教育、历史、文化传播、宗教、展览等多重功能。最终用户可能是历史、哲学、社会学、语言文字学、版本学等学者、也可能是一般少数民族百姓,利用目的不同,在不同地方的管理不同,因此少数民族在古籍利用研究需要从组织与多样展示为目标,设计资源“多途径”、“多技术”、“多关联”、多“主题”的可视化。借助可视化的多种技术,不仅呈现传统文字、图片,还包括GIS、网络关系图、知识地图等,用户检索不仅是网站、也可能是移动端或数据屏,搭建全媒体、跨平台多形式的数据可视化展示系统。网站作为主要途径,可进行专题网站、特色网站等形式。专题网站可以以某些特殊资源、共同关注话题等为主要内容,优先组织经典、有展示价值、特定价值,增强社会关注度,方便学者研究利用,丰富估计数字化资源。
全球很多地方有贝叶经收藏,因其文字种类多,年代远久,现代人识读有明显障碍。为方便检索和发现有价值信息,以及国际化传播与信息共享,需要对贝叶经本体进行跨语种扩展,建立检索系统,以合作、参与或众包的方式实现数据的跨语言利用,发挥世界范围内语言学专家的优势,将馆藏梵文、巴利文等翻译成百姓或人文学者可以识读的文字,让全世界馆藏机构来描述本机构的贝叶经信息,以关联数据形式开放数据,实现数据层面的跨语言匹配和链接,以便提高资源的跨语言服务和数字人文方面的研究。馆藏单位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作为主人组织管控古籍的保护实践活动,同时与科研院校、文化部门、科研院校、其他团体通力合作,并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
信息化是少数民族古籍利用的前提,知识化是借助资源的深度挖掘,可视化基于用户服务的数字化呈现。关联数据(Linked Data)通过构建关系明确的语义本体,使贝叶经标引更具细粒度与互操作性,通过重用开放数据和互联外部数据,能实现其知识内容的精准导航和深入揭示,为进一步深度发现及利用贝叶经内容提供了可能。利用关联数据技术,开展古籍的知识挖掘和发现,可以从知识发现的视角去发挥关联数据的潜力和优势,扩展知识发现的理论体系,同时又能使两个领域较好融合,以知识发现方法作为解决关联数据高层应用问题的支点。在开展贝叶经信息利用时可将贝叶经与关联数据结合起来,通过贝叶经保存单位、地点、时间、内容等要素的相互关联理清其的本来面貌,有助于提高贝叶经研究在内容上的纵深性。同时探索更具细粒度和智能化的贝叶经知识发现方式,有助于在古籍内容研究与计算机科学的碰撞中,发现跨学科研究新的模式与路径。
利用关联技术使贝叶经内容信息数据化。关联数据要求为RDF格式,为此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元数据标准构建与互操作。贝叶经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形式多样化,元数据的设计必须具备相当的弹性,并建立与MARC、EAD等其他常用元数据标准的互操作机制。(2)本体特色设计。目前的数据关联多以纸本为多,但贝叶经等少数民族古籍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针对普通古籍开发的知识本体对少数民族古籍可能并不适用,有必要对古籍通用词表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一个词表选用和数据模型构建的方案。(3)数据的转换与映射方案。根据数据的实际特征,设计合理的转换与映射方案,选择或组配相应的转换工具,并通过算法提升转换的准确度与精度。
基于核心要素的语义关联,实现数字古籍资源的关联,也可以通过多个核心要素与古籍的关系,实现核心要素隐含关系的发现,从而梳理出古籍脉络、关联性。将古籍实体粒度细化,越细化、语义关系揭示得越丰富,聚合和挖掘的深度与效果越好。内容方面从题目、关键词、语言种类、主要内容到字词句;古籍制成材料方面包括、载体材质、书写材料、书写方式、古籍外形描绘、装帧方式、装具等,细化粒度,一方面识别主题、所属关系、内容涉及范围、事件、地点、人物等核心概念,也就是将古籍核心内容分解,获取核心概念实体。另一方面采用信息抽提技术抽取古籍同一性、相关性、隶属性、间接性等语义逻辑关联关系。在获取核心概念实体与关联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少数民族古籍知识地图。将古籍资源结构化、体系化,建立数据关联,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便于理解、认知和研究。然而,古籍本身可能有多种关联,比如制成材料关联、装帧形式关联、文字关联等,并且具有相同特征的实体可能分布在地图的各处,基于记忆地图的语义分析往往涉及到部分子图及关系,因此需要从多层次、多维度聚合知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技术赋能下古籍开发利用的途径

下一篇: 技术赋能下古籍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