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承中国文化,守护中华文明
爱国主义是保证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主动力,是激励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核心力量,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古语有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言壮志。这些诗词时至今日仍传唱于中华神州,让无数华夏儿女铭心刻骨,正是由于诗中那无尽的,对于家国天下的情感,这种爱国主义思潮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骨肉相连的情感寄托。爱国主义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传播爱国主义的载体,在当今社会,许多学生受到不良思潮影响,追求极端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导致他们缺乏集体荣誉感,偏激者甚至抹杀中国共产党的功绩,宣传西方政治的优越,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将爱国主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就成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彻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核心理念。爱国主义不仅仅是热爱本国的土地,更应该热爱本国的文化,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一个民族长久以来的历史积淀,热爱祖国就要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并积极践行。
2、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
将爱国主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生活特点,多民族国家想要取得稳定的发展,除了要有一个坚强的政党领导外,更需要一个核心信念支持—爱国主义信念。新时代下的中国高校大多是开放性大学,尤其地处中原的大学校园,几乎容纳了中国全部省份的学生,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强调爱国主义情怀,贯彻一个中国理念,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建立起一个和平发展,团结稳固,奋勇拼搏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也必须珍惜这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守护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传播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民族同胞、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的主战场,必须统一思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国家的言论,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