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生成背景
 
更新日期:2020-07-22   来源:   浏览次数:13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核心素养是什么?欧盟将其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须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OECD基于关键能力的界定与选

 
 核心素养是什么?欧盟将其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须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OECD基于关键能力的界定与选择,提出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使用工具进行沟通的能力、在异质集体中交流的能力、自律行动的能力三个方面。[5]在国内,林崇德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钟启泉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同职业上的实力与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的能力。可以看出,这些权威组织或个人关于“核心素养”的界定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即如何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来回答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换言之,对新时代经济社会所需人才形象的刻画与描述是界定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
之所以需要凸显未来社会发展的诉求,一方面是因为从产生背景上看,核心素养是人们为了更好地应对21世纪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学力竞争需要而建构出来的能力与素养体系。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运用促使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人类职业世界相较于以往也经历着深刻变革,“知识社会”、“专家思维”、“复杂交往”、“数字公民”、“社会技能”广泛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想象。在此背景下,传统工业时代的教育已经失去效用,而具备广泛迁移性的核心素养因而成为未来教育的首要目标。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学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学力竞争实际上就是以人才为中心的竞争,为此,很多国家组织、国家或地区纷纷开始进行“核心素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如欧盟的8项核心素养指标、美国的21世纪学习体系、英国的开放思维能力框架等等。出于有效参与国际学力竞争的需要,我国于近些年来也加紧了对核心素养的研制,并且也出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覆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培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并细分为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18个基本要点的核心素养发展体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生成背景

下一篇: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生成背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