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认为技术的本质即人的本质,人们为了满足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需要,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物质生产,而这些物质生产仅仅依靠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创造,而机器作为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就是最典型的存在。任何技术都是模仿和模拟人体的某个器官或者某部分器官,并且把这些功能增强、放大,因此机器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人的体力,超越人肉体的局限性。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是试图延伸投影到人的大脑,通过智能技术无限放大人的脑力、增强人的智力。现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人类所能接受的平衡点,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震撼的同时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一)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社会走向了智能社会。
农业社会里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生活上的需要。工业社会的人们穿梭在繁华的城市之中,早出晚归的在各个工厂里面忙碌着,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同样的生活。现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力这种精神力量已经通过机器转化为物质力量即智能。生活处处有智能,万事万物都将充满智能,人类社会将通过智能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智能化之后的事物将不再像之前那样笨拙,人类不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去适应机器,智能化的事物将变得更加聪明、智慧,更加懂得人类的心思。也就是说,在智能社会里,不需要人类去适应万物,而是万物来迎合人类,这样人和万物之间更加和谐,世间万物也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例如,我们可以用人类日常语言来与各种家用电器对话,家电听懂我们的话语之后可以主动的为我们服务而不需要我们亲自去动手。
当然,带来这种便利的同时我们就该意识到一个问题,异化的智能会使人类变得懒惰,过于依赖智能机器,人类所特有的能动性逐渐丧失。劳动创造了人,这是恩格斯的著名论断,人类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就是劳动,通过劳动来实现创造。如果世间万物都充满了智能,一句话、一个手势就能用智能机器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劳动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没有了劳动,人类就失去了创造性,世间万物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永恒动力。例如,智能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的确免除了我们学车、开车的辛劳,人们开始不愿意去学车和开车,从而变得依赖智能机器。且不说,人们在冷冰冰的智能机器面前的地位和尊严何在,就只是试想一下,如果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机器出现了故障,人们改如何去解决这燃眉之急。
(二)人类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变革,许多传统职业即将消失
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使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变革,例如以第一工业革命和第二工业革命为主要标志的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让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的人数大量减少,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在传统职业里只剩下了依靠经验进行工作的工人,经验和智慧成为了人类守住自己职业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随着人工智能革命的到来,这道最后的防线也即将被突破。特别是那些单调、重复或需要记忆和大量数据的行业,可能最先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大量的第三产业的工人即将面临着失业。而这些失业的工人由于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无法从事高智慧、高科技的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也就无法支撑生活需要,低阶层的生活保障成为了一大问题。过去的机器只是在体力上占有优势,而现在的人工智能却让人类在智力上也不再存在绝对优势。
(三)人类的思想方式受到了重大挑战,思维能力不再是人类所特有的
哲学中把世界一分为二,即物质和意识或者是思维和存在,不管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怎样划分,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认知那就是思维和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也就是说,人具有主体性,也只有人才能够有意识或思维。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思维或意识已经不再是人类所特有的了,机器也开始出现了像人类一样的思维,接近甚至超越人类的智慧。它们可以主动地去适应环境、能够用人类的语言去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去搜索并创造新的知识。人类在思维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在智慧上的顶端地位被取代,人类的主体性受到了威胁,人们开始感受到来自机器的真正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