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0-07-23   来源:   浏览次数:15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信息技术而在价值引领上低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固定、教学内容确定、单向灌输宣传式教育方式稳定,这虽在解决受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信息技术而在价值引领上低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固定、教学内容确定、单向灌输宣传式教育方式稳定,这虽在解决受教育者掌握静态的抽象的知识方面具有优势,但具有传统思维定势和习惯的教育者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变化、环境与趋势,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仅就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情况而言,更多体现在概念和基础知识上,多依托于一本教材、一些陈旧案例或视频、一个习题库,存在内容更新慢、信息量低、可阅读性差、互动性几乎没有等问题。由于忽视了受教育者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体验和需求,受教育者几乎没有愉悦或获得性的体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因时而进”并顺势而为,静态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就不能在信息化环境下向认知能力、情感、意志与行为方面转化。一方面,教学双方都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了一个学科,过多关注卷面成绩而忽视了价值功能,导致知行分离;另一方面,教育者的自说自话缺乏亲和力,且不承认信息技术对价值观塑造上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在价值引领上低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舍本逐末而导致信息技术手段失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管是知识教育、思维或方法、还是信息化手段教育,都不能丢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和魂”,即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受教育者言行一致。不容忽视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过于强调信息技术而忘了教育的目的,舍本逐末而让内容流于形式的问题,最终失去“灵魂”的信息化本身也失去应有的效果。
在获取知识多渠道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也正时时处处的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慕课、私播课、大众开放在线研究课和实验室、雨课堂、混合式课堂、翻转课堂等在线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一些教育者花在制作精美、动态课件上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出了对内容精雕细琢上的努力,一张张晕眩的课件不停的在课堂上闪过,形式超越内容,最终对受教育者而言,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为了“以人为本”,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吐槽、插科打诨、调侃等“弹幕”丛生,教育者努力用网络语言做到妙趣横生,但最终陷于信息冗余的窠臼,“过多教学场域之外的边缘信息充斥课堂,不仅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还可能挤压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华而不实的娱乐化倾向造成教育结果无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入了一个误区,过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愉悦、轻松、兴趣等情感性体验。在教学设计上创设功能强大的图文、声效、画面、视频等于一体的声情并茂的教学体系,讲究情景、气氛,把“针对性”理解为“变传统教育为靠视觉影像冲击的影院式教育”,把“亲和力”演变为过多迎合受教育者的“剧场效应”,靠讲故事、搞笑、新奇、嘲讽和娱乐赢得所谓的抬头率。这种教育内容和信息化形式上华而不实,体现教育双方的浮躁甚至是媚俗心态,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严肃性,甚至把一节本应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上成体现尼采酒神精神的课还洋洋自得。这种华而不实的娱乐化倾向正侵蚀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和深刻性被娱乐化解读并谐谑性消费,教育结果最终无效。“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