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居住环境差、薪资待遇低,造成了农村教师一直短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农村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
(一)实现教育优质均衡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一直追求的目标,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起点公平的主要途径。的确,地区间、城乡间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水平上存在差异,教育工作者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尽量缩小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便捷而又经济高效地实现这一目标。[5]以同步课堂为例,其同步过程共分为三步。首先,备课的同步。在上课前,城市教师需要把自己的教案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传输给农村教师,供教师研读,提前熟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上课中,农村教师需要完成城市教师的教学指令,包括对第二课堂的提问、多媒体的切换等。课后,农村教师需要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找出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这三个环节的成功进行需要农村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农村教师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城市教师要求的多媒体的操作指令,保持课堂的同步进行。
同步课堂使农村学生通过课堂在线学习享受与县城学生同等的名师教育优质资源成为可能。同步课堂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能够持续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当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逐步缩小与城市教学质量的差距,才能使教育均衡得以实现,因此可以说教育均衡是以享受同等的教学质量为前提的。反过来,教育均衡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农村教学质量逐渐向城市教学质量靠近,使教育更加公平。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且保持与城市教育均衡发展,弯道超车,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只仅仅依靠信息化设备是无法实现的,更多的是通过同步课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教育信息化体现教育现代化
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信息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都受到信息社会巨大的影响,全球教育发展已被深深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未来的教育必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更加开放的教育,是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快乐学习的教育,是更加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是更加智慧的教育。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每个人都要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6]农村教育要想实现信息化,最关键的因素便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随时随地的进行在线学习,所以教师要把教育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其次,教师要具备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够快速地筛选出对学生学习真正有用的信息。同时,教师还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前沿理念,终身学习,使自己的信息素养更上一层楼。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只用农村教育实现了信息化,才使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可能,进而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三)降低教育成本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振兴农村教育的根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传统的教师培训是大多数教师聚集在一个大会议室内,集中学习。农村教师由于师生比不匹配,导致教师任务繁重,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是常态,甚至有的教师还从事复式班的教学工作,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校外培训,都很难分身参加。并且,这种培训方式针对性不强,所以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培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收效仍微乎其微。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培训也不例外。
随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我国对教师的培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一种新兴的培训方式——远程培训,逐渐兴起。远程培训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培训的一种方式。这种培训方式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并且教师可以选择自己信息化薄弱的地方进行培训,针对性强。只有这样,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才会有所提高。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化素养,才能更好的使用多媒体设备。
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为此,我们应该以县为单位,为各个学校配备型号一致的多媒体设备。这样在远程培训的过程中,只要所有农村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接收系统与源系统信号频率保持一致,就能实现培训的大面积覆盖。所以,这种方式可以惠及比传统培训更多的教师。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的多媒体设备,被充分的使用。与传统培训和多媒体设备被放坏相比较,这种大规模的在线培训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发挥了多媒体设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