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批驳廖平《离骚》非屈原作之说,详细考订其作期
 
更新日期:2020-07-28   来源:   浏览次数:29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离骚》乃《楚辞》之重要篇章,在《楚辞札记》中,徐英论述了离骚本义,该篇作者、作期问题,以及字义、句意等。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徐英赞同司马迁的

 
 《离骚》乃《楚辞》之重要篇章,在《楚辞札记》中,徐英论述了“离骚”本义,该篇作者、作期问题,以及字义、句意等。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徐英赞同司马迁的说法,离骚即离忧,遭到忧患之意,便不作赘述。其中徐英对《离骚》作者、作期问题的辩驳值得关注。
关于《离骚》作者问题,徐英驳斥了廖平“非屈原所作”之说。廖氏称:“篇中屡言神游,四荒八极,上征下浮,上下求索,与《远游》、《大人赋》同,与屈子事迹不合,文义自相重复”,因此妄谓“《离骚》非屈原之所作”。那么,《离骚》作者又是谁呢?廖氏谓:“今据《秦本纪》,以为始皇博士作,皆言求仙魂游事。”认为秦始皇博士为求仙所作。廖平不仅否定屈原的著作权,而且还否定屈原史有其人,称“屈原并无其人”,又谓“‘帝高阳之苗裔’为秦始皇的自序之词”等。对此,徐英从四个方面进行驳斥:其一,屈原所谓神游、四荒八极,均是其侘傺愤懑中的想象之词,又因《远游》本屈子所作,《大人赋》是司马相如拟屈子,故篇章之间的文辞相似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其二,“古人作文,一篇之中,屡致其意,缠绵往复,无妨重复”。并以《诗经》为例,言“三百五篇,章句皆短,而叠词复语,见于篇者,不可胜数”。故因《离骚》文意重复即否定其为屈原所作之说,站不住脚。其三,“神游八极”,只是《离骚》其中之一小节,其他部分多表达的忠君爱国、至死不悔之词,断不会出于秦始皇博士之口。其四,古代典籍在传抄流布的过程中,不断发生错讹和散佚。仅仅以屈原事迹不明而怀疑这个人物的存在,未免绝对。从以上四个方面观之,徐英的反驳是有力的。徐英对廖平的批驳,维护了屈原的历史地位。屈原是爱国主义诗人,一直以爱国主义人物形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徐英对廖平说法的否定与批驳,对当时的抗日战争亦起到一定鼓舞民族士气的作用。
关于《离骚》成篇的时间问题,徐英认同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提出的《离骚》作于“屈原为襄王所放而作”之说。主要依据为《离骚》中“老冉冉其将至兮”一语。他赞同古代“古人七十称老”之说,引王逸注、《说文》、《公羊》何休注“七十曰老”作佐证。在《离骚》中,屈原自称老之将至,即其所作必在被放江南,即将迈入老年的年龄阶段,在襄王朝无疑。据此,徐英进一步提出《离骚》“非一时之作”的看法。他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虽前后次第,脉络可寻,而累词复语,时耀篇章,断非一时之所作。”又引司马迁《史记》“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思而作《离骚》”及刘向《新序》“秦欲吞灭诸侯,并兼天下。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尹子兰、司马子椒,内赂夫人郑袖,共谮屈原。屈原遂放于外,乃作《离骚》”中所记录的史事来证明“《离骚》之作,既非一时,则怀(王)世被绌时,当已为之”,被放召回后又历经“使齐”、“放汉北”、“迁江南”诸事件,此时便至“年既老矣”的年龄段。故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离骚》“初稿盖起于始疏之日,而蒇事于再放之后”。徐英对《离骚》非作于一时之观点与一般学者的认知有所不同,体现出徐英勇于探索、无证不发之学术精神。
此外,徐英还单列《离骚摛辞》一节,专门根据《离骚》中所引神、人、事、物及驱遣词藻之异同而分门别类,分为“天神”“古人”“神物”“实地”“实物”“字”“叠字”、“状词”“动词”“况词”“语词”“重着字”及“状况词语倒值句”等14类。谓“《离骚》文字之美,自刘安以下,论者众矣,然皆依托经术,取类风雅,句攝字合,比附无端”,故列此14种,发其凡焉。例如:徐英释“天神”为“皆古代传说,不可据为事实者,屈原设词引用之耳”。下列“羲和、望舒、飞廉、丰隆、灵氛、巫咸、百神、九疑神、西皇”诸君。再如,徐英认为“县圃、崦嵫、咸池、扶桑、灵琐、阊阖、白水、阆风、高丘、穷石、洧盘、瑶台、昆仑、天津、西极、赤水、不周”这些地方均为“屈原神游所至之地”,故称之为“神地”。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惜未能将天神、神地等与古代神话联系起来作进一步的探索。又如徐英称“重著词”为“动词重叠为用者”,具体有“览揆、求索、被服、揽茹、相观、览察、陟陞、览相观、和调度”九词,只是简单列举,惜未作详细分析,以窥其语言学之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批驳廖平《离骚》非屈原作之说,详细考订其作期

下一篇: 批驳廖平《离骚》非屈原作之说,详细考订其作期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