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我国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更新日期:2020-07-28   来源:   浏览次数:20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我国研学旅行起步较晚,政策机制不健全在我国,虽有孔子周游列国开研学旅行思想先河,但正式意义上的研学旅行却是近几年才新出现的事物,研学旅行这

 
 1.我国研学旅行起步较晚,政策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虽有孔子周游列国开研学旅行思想先河,但正式意义上的研学旅行却是近几年才新出现的事物,“研学旅行”这个新生事物走进大众视野是在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上,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下一个时间节点是在2014 年,国务院 31 号文件第一次就研学旅行体系提出了“建立不同学习阶段乡情教育内涵”的要求。直到2016 年 11 月,教育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这也成为我国首次在教育领域以文件形式明确提出并施行研学旅行的标志,不得不承认我国研学旅行起步较晚这个事实。
在研学旅行的政策机制上,我国虽然已出台过《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国务院31号文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全国性的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教育厅等纷纷出台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并在2017年出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考察探究活动方式中有所提及,但是,由于研学旅行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说研学旅行正处于实验时期,目前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大多来自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研学旅行的开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研学旅行似乎还很遥远,这是研学旅行政策机制存在的一个地域性的问题。
2.我国研学旅行尚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我国研学旅行被正式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是在2016年,如今已经历了三载光阴,由于我国研学旅行起步晚,发展的时间短暂,所以距离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这个目标尚需时日。西北师范大学的李倩通过对国内研学旅行课程的含义、理论、课程实施与评价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发现近年来的研学旅行课程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对研学旅行涵义界定模糊定义不清、课程理论研究力度不足、课程内容不够规范、课程场域建设不完备、课程评价机制过于传统、课程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等问题。
研究发现,目前关于研学旅行的参考资料大都停留在政策文件层面上,去查阅研学旅行的课程实施方案,可谓凤毛麟角,比较规范全面的只有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相关人员在今年拟定的研学旅行课程标准,该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九大部分,目前来说算是最系统完善的一份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了。尽管如此,研学旅行除了要在国家宏观标准指导下开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地方、学校微观层面上,而目前这种地方性、校本性的课程标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3.研学旅行开展过程中师生主体对其认识不足
笔者通过对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研学旅行只是被狭隘地看作类似于春游秋游的活动,并没有专门的研学旅行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好几科教师加上部分学生家长共同带队参与,组织起来费时费力,又难见成效,也不难理解教师对研学旅行抱有不甚支持的态度。既然教师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研学旅行的重要性,学生更不会在意研学旅行的过程和意义,只是单纯地把它当作课外活动,在嬉戏中稀里糊涂地完成了研学旅行活动,至于收获,更无从谈起。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下一篇: 我国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