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更新日期:2020-07-29   来源:   浏览次数:26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各个学校的开设情况不尽相同,在总学时和具体教学活动安排上都不一致,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本课程每周一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各个学校的开设情况不尽相同,在总学时和具体教学活动安排上都不一致,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本课程每周一次课(3学时),共3*18(周)=54学时,除去学期最后一周考试时间3课时,总共教学课时51课时。上半学期集中在多媒体教室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下半个学期在计算机教室以学生自主上机操作,教师个别辅导为主要方法进行实践学习。根据作者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总结我校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一)理论学习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很被动,积极性不高,效果差。
教师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方式,即使使用了计算机也只是利用PowerPoint呈现教学内容,尤其是本课中最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章,教师忽略学生普遍缺少教学实践经验这一重要学习者特征,将现成的理论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地讲授(当然这一现象也和教材中没有高质量的案例有很大关系)。学生一味地接受教学设计理论的灌输,加大了学生学习难度,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许多同学觉得理论课枯燥,课上玩手机,甚至逃课,考试前突击,机械记忆。导致最后考试时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更谈不上对理论的综合应用,实际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脱节,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差: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设计部分包括了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在常规的教学中,一般先进行课堂理论讲授,以使学习者理解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布置课后的设计实践作业,让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由于课时安排等客观条件限制,课后的教学设计实践大多简化为仅要求学习者完成前期的教学方案书面设计,而未进行具体实践。而师范生没有教学经验,这样学习者无法真实体验到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一体化的系统设计过程,其教学设计实践是不完整的、缺少反馈的,因此教学未能真正达到教学设计应用层次目标,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综上,目前我校的这种教学方式和课时安排把本来有共同的课程目标和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应该结合但长期以来较难结合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割裂地更开,加之教学以传统的讲授法来进行,导致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果差,甚至产生了“理论无用论”,更重要的是学生难以把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总目标,难以有效培养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这一对师范生而言最为核心的教育技术能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