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科学 » 正文
体育扶贫现状及存在问题
 
更新日期:2020-07-29   来源:   浏览次数:38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体育系统和扶贫系统尚未形成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机制1.1传统的贫困观念认为体育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一种具有强健体魄、休闲娱乐功能的社会活动

 
 1 体育系统和扶贫系统尚未形成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机制
1.1 传统的贫困观念认为体育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一种具有强健体魄、休闲娱乐功能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消费项目或者社会福利,不应该归属在贫困的范畴,单纯认为只有经济上、物质上的短缺才是真正的贫困,将贫困狭隘的镶嵌在经济学的范围之内,所以在这种传统的贫困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体育领域内也存在贫困,体育也需要进行扶贫,“+体育”扶贫更无从谈起。
1.2 国内有关体育扶贫的研究明显偏少再加上受传统扶贫理念的影响,人们对体育功能的理解过于狭隘,仅认识到体育的个体功能或个别的社会功能,体育对国家扶贫工作的助力性、参与性功能鲜少有所认知。因此在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参与主体不足,无法构成多元化的扶贫主体,多元参与主体协同发展的扶贫体系也就难以实现,最重要的是体育扶贫往往被限定在体育领域的工作范畴,缺乏与扶贫系统的融合,“体育+”扶贫更是无稽之谈。
不过随着在2018年《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印发,多维的体育扶贫观念在逐渐形成,体育贫困已经被列入了贫困的范畴之内、体育的多元功能也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扶贫模式和“体育+”扶贫模式也渐渐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体育系统与扶贫系统有望实现协同发展。
2 体育扶贫大系统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欠缺
新时期的多维贫困理论将贫困原因、贫困程度、贫困对象和贫困内容等进行精准化的收集与分析,形成由政府、市场、社会、群众等多元参与、多维度精准扶贫的新模式。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中指出了扶贫主体多元参与及协同合作在扶贫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从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创新参与机制、完善保障措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思路。这个《意见》作为扶贫政策的顶层表述,强调了在国家精准扶贫中要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扶贫的大扶贫格局,但是在具体的贫困治理实践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只关注“多元”的参与,而忘记了“协同”的效应,各参与主体间依然存在着壁垒,经常“各念各的经,各唱各的调”,扶贫主体分散化,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再加上个性化和以利润为导向的扶贫社会主体的出现,从而导致精准扶贫的分散和重复,缺乏整体性扶贫,多元参与主体“1 + 1 > 2”的协同效应难以发挥,其很大程度阻碍了总体目标的实现。该现象也同样存在于体育扶贫的具体实践过程。体育扶贫工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育系统和扶贫系统内的各参与主体缺乏沟通与协作,存在组织壁垒。一是体育贫困意识不强,体育扶贫常常遭到忽视,扶贫系统开展工作时往往会忽略体育贫困的存在。甚至到目前为止,国家相关政策中也未明确针对“体育”贫困制定出扶贫的总体目标及实施方略,体育扶贫政策仍然滞后于其他领域的扶贫政策。二是体育参与其他扶贫主体的积极性也不强,体育扶贫工作的开展依然主要依靠体育领域内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分成若干扶贫工作队,对接各个贫困村,落实相关体育扶贫政策及扶贫资金、器材等,或者是开展一些具有体育特色的活动和扶助项目。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忽略了体育贫困的复杂性及多样性,缺乏与其他领域扶贫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的沟通交流,各扶贫主体便出现封闭性、碎片化的现象,扶贫不能形成合力,从而导致扶贫重复、错位及资源的浪费。所以体育扶贫大系统内各参与主体的协同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一个成熟的体育扶贫协同机制将大力助推大扶贫系统的脱贫攻坚。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体育扶贫现状及存在问题

下一篇: 体育扶贫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