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更新日期:2022-10-28   来源:   浏览次数:39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概念的形成对科学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不去考虑对我们的意图来说无关的那些事实特征,而通过把事实引入概念之下简化了事实,同时通过把该类型的所有特征包括在内扩大了事实。”

 
 众所周知,几何上有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规律,其实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里也有着非常类似的现象。点,就是物理概念;线,就是物理规律;面,就是物理知识板块;体,就是整个初中物理知识方法的综合体。整个初二初三的物理教学,就是把点、线、面、体四个层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初中毕业前掌握好较为完整的基础物理知识体系,并能灵活运用。作为点的概念在整个基础物理知识体系中,处于最为底层的位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恩格斯提到过:“思维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的”1。物理学家马赫在著作中认为:“概念的目的是容许我们在事实的纷乱的纠缠中找到我们的道路”2;“概念的形成对科学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不去考虑对我们的意图来说无关的那些事实特征,而通过把事实引入概念之下简化了事实,同时通过把该类型的所有特征包括在内扩大了事实。”3

最初任教初中艺术班的两年,我发现这批孩子在物理课堂上能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也有回答问题和做随堂练习。但是,他们就是觉得一节新课下来,知识很乱,无法准确读懂题目的意思,不能准确适用所学的知识。表现在,觉得后面讲的一个物理量跟前面讲的一个物理量很相似,但是当成一样的量来解题的话呢,结果又不对。后来,在讲到重力一节时,发现在课后练习上,学生在重力、质量、重力常量、重量等概念上非常混乱,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此没法很好地读懂题目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看似很简单的概念,为何会如此大面积的出错呢?经过一段时间对类似教学现象的积累和分析,我发现,在跟学生交谈或者辅导时,他们对我的讲解经常提出:“这是什么意思?”或者“慢着,这个词什么意思?”等等。还有,在讲到浮力计算时,情况就更加糟糕了,我们的学生根本无法在一周多的时间内把排开液体的重力、排开液体的质量、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质量、体积、密度分辨清楚,更加无法把浮力的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综合运用了。到后来的电学,电路、短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更加让我们的学生叫苦连天。这时,我终于明白,其实是学生对物理概念、情景概念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不熟悉造成的,也就是在点、线、面、体四个环节的第一个环节就卡死了,结果在以概念为基础的规律方法等的学习就很难跟上了。

造成的原因也挺多的,包括小学时候课外知识匮乏(这是艺术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对概念的抽象性的认知能力有差距、艺术生平时从事以感性思维为主的美术和音乐学习,对理科思维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个问题日后会仔细探究)等,我们暂且不展开,更加关键的是如何解决现在学生面临的问题,否则日后的教学将会在事倍功半的现实中发展。

在教学过程和总复习过程中,很多任教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的教师,总会有许多这样的抱怨:这么简单的内容都理解不了;这么简单的问题的看不懂;这个例子都听不懂等等。其实,和我所教的艺术生的情况是非常类似的,可以归为一类问题,也可以探讨一样的方法来解决。优生之所以学习效率高,是由于他们对概念的把握(包括理解、区分、记忆的能力)更加轻松,在“点”这个环节上能迅速攻克。

面对充实的教学内容,概念的教学在众多物理教师同行的教学中,往往只占据了教学时间的极小部分,在一些优生较多的班级则更加少,这样的现象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个假象:概念的教学不太重要,一笔带过即可。通过自己在艺术生教学的几年时间的摸索,我觉得,面对艺术生和学习能力不太突出的学生,就如前面所说,概念的教学犹如金字塔的底层,非常的重要,倘若一笔带过,点到为止,不采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进行补救,那么在教学或者总复习中,教学效果是不可能得到有效提高的。以下是本人对艺术生教学中,概念教学的一些总结。

首先、由于概念问题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短时间内出现较多较为相似的概念,容易让学生弄混淆。例如:声学中的音调、响度、音色;热学中的六种物态变化名称;光学中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凸面镜和凸透镜;质量和重力;浮力中的G、m、V等。

二、通常第一次听见,较为陌生和专业的概念,需要学生有较为集中的注意力和耐心方可理解。例如:音调、液化、汽化、法线、密度、压强、功等。

三、定义较为抽象或者复杂的概念,一般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例如:频率、焦距、密度、功、功率、比热容、电压等。

四、用符号代替物理量造成的错乱。物理知识里头,绝大部分的物理量都使用的英文字母或者希腊字母来代替,以方便书写和运算,在概念尚未熟练的前提下,加入了符号,这样一来,不少学生由于记忆理解能力限制、课后不善于分类总结、加上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和教师课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学生,尤其是艺术生,学习物理就倍感压力了。

接下来,就必须有针对地进行解决。

首先,对于相似的概念,学会“顾名思义”。相似的概念,容易出现混淆,区分不清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字面理解能力薄弱,不善于顾名思义。因此,我在讲解这些概念时,首先跟学生讲这些概念的字面意思,让学生养成理解物理概念字面意思的习惯,进而会顾名思义,甚至日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定义新概念。其实,仔细观察物理概念,从国外引进后,我们进行的翻译,很多是我们的前辈根据物理意义进行翻译和制定的,因此,要带着顾名思义的思想去学习物理概念,这样既可以容易理解也能够很快记住。例如:音调可以理解为音的调,也就是声音的高低;响度可以理解为响的度,也就是声音大小的程度;容易记错的液化和汽化,可以这样理解液化就是液体化,就是变成液体的意思,那么这样的话,能变成液体的,要么固体要么气体,固体变成液体叫熔化,那气体变成液体就是液化了,这样就辩证地区分了熔化和液化。同样汽化就是气体化,变成气体的意思,这两个词和我们常说的“现代化”词的理解差不多,变现代些的意思。还有很多例子,例如质量,就是质的量,也就是物质的多少。凸面镜,首先是面镜,意味着会发生反射,凸透镜,是透镜,就是说光线是透过去的,意味着发生了折射,这样跟学生讲解,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命名加以了解,就不容易弄混淆了。

 

上一篇: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下一篇: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