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形式主义的揭露,体现在党内、军内、文风、会风以及经济工作等许多方面,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形势和任务不同,形式主义的表现有所不同。
(一)追求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数字注水,急功近利,爱鼓虚劲
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在工作中不能辩证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过分注重形式和追求表面文章而脱离实际内容和不讲实际效果,功夫下在说假话、大话、空话上,不去抓落实,不搞监管,不重实效,结果是落实不力,监管不严,实效不显。在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就指出:“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的恶习必须杜绝。”在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批评了“一项工作布置之后,落实了没有,无人过问,结果好坏,谁也不管”的现象。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在封建专制传统和官本位文化的影响 以及私心私利的驱使下,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成绩、业绩,执迷于争功诿过,报喜隐忧,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夸大其词,甚至黑白颠倒,是非混淆。邓小平对此不良风气进行批评:“这几年在我们党内滋长了一种不如实反映情况,不讲老实话,怕讲老实话的坏风气。有意弄虚作假,是不好的。”为避免工作中发生这种弄虚作假、数字注水行为,他再三强调“以后要求的速度、数字是扎扎实实的,没有水分的,产品要讲质量的,真正能体现我们生产的发展。”
形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功利主义,其具体表现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跟风,一味追求“轰动效应”。一些领导干部决策办事不从长远考虑和统筹安排,不顾本地的实际和群众需要,而是立足于树“个人形象”,搞“政绩工程”,不惜无益耗费、不计实际成本代价,最终是劳民伤财。邓小平历来反对这种急功近利、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行为,这种做法“由于要求过急,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倒慢了”。形式主义者往往空喊口号、爱鼓虚劲,调门高,行动少,习惯于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定一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而不去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和群众家门口的问题。1979年10月,邓小平在《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讲话中,批评了空喊口号、爱鼓虚劲的形式主义现象,经济工作中头脑发热的、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他说,“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要扎实,效果要实实在在。所谓鼓实劲,不鼓虚劲。拿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
(二)在文风会风上,文山会海,效率低下,讲话撰文,空洞无物
有些领导干部的讲话和文章,装腔作势,长篇累牍,内容空洞,官话连篇,言之无物,不知所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邓小平曾尖锐地批评过这种充满八股套路的讲话和文章。针对文山会海,效率低下,讲话撰文,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邓小平主张写短文说短话开短会,要解决问题。例如对形式主义的文风话风,邓小平尖锐地批评:“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不很多。”针对形式主义的会风,邓小平指出:“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 ……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文风会风是领导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邓小平从会议的事先准备,会议内容的简明扼要等问题,倡导简洁的文风和务实的会风,反对形式主义的文风和会风,而且把会议和讲话的着眼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反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