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看来,要真正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必须重视思想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做好经常工作,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一)重视思想教育,铲除形式主义赖以生存的认识根源和思想根源
从认识论上讲,形式主义就是主观与客观相背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之所以犯形式主义错误,是因为自身思想上的迷茫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在思想上认清形式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才能既避免陷入盲目的形式主义,又避免陷入有意的形式主义,自觉地与形式主义决裂。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例如,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1](P342)之后,他又在不同场合讲过:“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3](P165)邓小平注重对干部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方法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地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因此,要从思想根源上铲除形式主义滋长的基础,就必须对广大干部进行系统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辩证认识和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不断夯实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铲除形式主义赖以生存的认识根源和思想根源。
(二)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制度建设是根本
仅有思想教育不足以确保形式主义的消除,完备的制度体系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的治本之策。真正克服形式主义要靠制度,关于这一点邓小平讲的很清楚,形式主义的产生更重要的在于组织制度、工作制度问题。“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由此可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制度建设是根本。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应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以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一是从干部制度改革入手,根治形式主义。要力戒形式主义,必须解决当时的政治体制和干部制度中存在的弊端。针对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不正之风,邓小平尖锐地指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除健全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外,还需要改革干部的考核淘汰制度、能上能下制度、退休制度等。正像邓小平所说“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这些情况……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二是建立和强化有效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歪风,离不开有效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邓小平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和党员的监督,监督的重点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等现象。在监督渠道方面,主张在加强党内监督之外,还应重视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真正使监督成为悬在形式主义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例如,早在1957年4月,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指出:“党要接受监督,党员要接受监督。”接着他又谈到监督的渠道,来自三个方面: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 邓小平认为只有把多形式的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网络和合力,才能发挥监督的利剑作用,实现对干部和党员全面而有效的监督。党和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的制度体系,从而把形式主义这个顽瘴痼疾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