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核心
 
更新日期:2020-08-11   来源:   浏览次数:20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你从哪里来?你要干什么?要到哪里去?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对生命最本质的追问,更是医学教育的问题。医生见证了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在某种时刻是医

 
 你从哪里来?你要干什么?要到哪里去?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对生命最本质的追问,更是医学教育的问题。医生见证了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在某种时刻是医生在与死神争夺生命,生命不可能重来,医生不可以犯错,医学教育全程要教育学生树立:你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一份对生命的责任。
1课程思政的目标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在润物细无声中立德树人,传递价值取向、精神情怀、职业素养,这一过程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正如著名哲学家冯契提出的“化理性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 。基于此,课程思政就是要使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身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2.医学教育的价值追求
“人”是医学教育内源的价值追求。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演进,人们对医学基本属性的认知又重新回归到社会和心理上来,医学的科学属性从自然科学转变成了“人学”。医学教育不仅需要重新认知医学,更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医学是一个不可以犯错、关乎生死、与时间争夺生命的学科,不仅是要培养出色的“操刀手”,更需要树立敬畏生命、医者仁心、立足病人、尚德精术的价值取向,对生命、患者、责任、能力的认知过程将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
3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途径
医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人的观念转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要坚持“感性的人的活动”,即要从复杂社会关系和生活世界中去认识并理解人的本质。这一思想落实在医学教育实践中,就是要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体现在医学院校的课程设计和设置中,形成系统的、联系的医学教育活动。从这一认知出发,医学所有学科和专业都可以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系统梳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教育固化在教学大纲中,从而推进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全覆盖。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核心

下一篇: 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核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