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一改以往主旋律电影“高大全”的特质,从“普通人”视角出发进行创作。要想引起全球内外华人的共鸣,必将选取全民拥有共同记忆的重要历史背景。影片选取了七个全民具有共同记忆的历史瞬间,讲述了电动升旗杆设计者、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巷头放电视的小孩、修表师傅、贫困流浪少年和替补飞行员这些平凡“小人物”的故事,透过这一个个“我”表现了每一个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与祖国之间的联系与深情。无论哪个年纪段,观众似乎都可以从这些小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勾出自己的时代记忆。
“历史瞬间、全民记忆和迎头相撞” ——这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创作时确定的“十二字方针”,也是该影片的核心所在。电影中有一句很重要的台词是“他叫什么名字?”这是片段《相遇》中,科研人员高远奋不顾身解除爆炸危机后所长问的一句话,为了国防科技发展,高远奋战在国防科技战线一线,多年未与家人联系,却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在片段《北京,你好》中,汶川地震幸存的小男孩来北京看父亲生前建造的奥运场馆护栏,在一系列乌龙之后他获得了出租车司机张北京赠的一张奥运会开幕式门票,而当在现场主持人问及这名出租车司机的名字时,他回答到“我搞忘问喽”,只记得“他是个光头,穿着红鞋子”。而这张票却是张北京准备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关于每一个无名之辈,在终极预告片里的回答是“和你们一样,我们的名字叫中国人”。祖国成长的70周年,我们有见证她的许多高光时刻,但我们大都是平凡而又普通的小人物,做着自己的工作过着自己的生活。但正是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共同造就了中国的现在,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平凡而伟大,这一点是很打动观众的。
电影来源于生活,这决定其要以生活的形式进行表达。作为主旋律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并没有拘泥于宏观的盛大场景,随着普通人物的聚焦,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的视听语言。《夺冠》片段中的上海弄堂里大叔大婶们直接在街边下棋、吃西瓜、拉家常,小孩们斗蛐蛐,《北京,你好》中的活灵活现的京腔、交织错杂的老胡同,还有《白昼流星》中两个流浪少年破烂的衣服、黑乎乎的长指甲……这些引导叙事的具象化细节,在表现中也可以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让观众除了直观视觉感受外,还能思考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例如汶川地震的孩子、西北边疆地区扶贫问题等。通过不同片段间具象表达的变化与联系还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跳出主旋律电影的“圈”,聚焦平凡小人物,以大时代下他们的故事为容器,呈现富有历史性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勾起全民共有的回忆,这是影片的庄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