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高职生喜欢思政课?这是广大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高职生对思政课“学不学都一样”的心理,笔者遵循思政课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下大气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认真“请进来”:在中国很多著名的大学里,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校园的海报栏里看到有关讲座的通知。充分利用学校的讲座资源,不仅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有心者还能从讲座中获得触类旁通的灵感。高水平的、精彩的讲座,不仅使听者可以迅速接触学术前沿,还能从学者大师或者成功人士的言谈身教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生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当今世界的重大事件,我们都可以请专家走进校园。如十九届四中全会,中美贸易争端,叙利亚问题、中俄关系,局部冲突等,在讲授法律部分的时候,可以邀请一些法官和律师给学生做报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热点和疑难的法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律专题片,或举办模拟法庭,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请进来”要力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学生的社团活动等相结合,提高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越是好的大学,讲座的数量也就越多,讲座数量丰富与否、讲座质量的高低往往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学术品位和学术地位。
“请进来”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便于操作,可控性很强。
(二)高声唱起来: 音乐是可以陶冶情操,减轻压力,缓解疲劳,放声歌唱更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大学生对音乐情有独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很多章节都可以植入音乐元素。我在讲授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时,就加入了音乐元素,让学生们在歌声当中感受到中国精神!第一步,播放了学院拍摄快闪时录制的《我爱你,中国》MV,让学生们重温了快闪画面!利用多媒体将音乐展示出来,增强音乐作品带给大学生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不是被动的听课,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寻。这时作为教师要及时跟进,引导学生完成第二步“歌唱”祖国,及第三步“知晓”概念,即什么是中国精神,从而打破了传统讲授的方式,使课堂“靓起来”、“活起来”!。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感染,学生对知识点会掌握得更透彻,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既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又触摸到思政教育的灵魂。
(三)用心动起来:动手和动脑是“智慧”这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动手不仅是把自己的智慧变成现实,也是提高智慧的最有效途径。不论是从事什么职业,要创新要进步都离不开“动手”二字。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功能强大。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对我们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做成PPT或者小视频。让同学们观看欣赏自己制作的精彩画面,对自己所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授《弘扬中国精神》时,可以让学生制作有弘扬中国精神的抖音手势舞,在全民K歌上深情演绎民族歌曲,还有为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配音、表演情景剧、翻拍有意义的公益广告,通过剪纸、书法、绘画等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对于“中国精神”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而且运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大胆展示,使“讲台”变成“舞台”,做到我的课堂由我做主,精彩课堂有我展现!真正让学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