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理论契合:适应性治理与生态扶贫的关系
 
更新日期:2020-08-18   来源:   浏览次数:2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理论演进:适应性管理、适应性共管、适应性治理适应性治理是在适应性管理和适应性共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治理环境变得

 
 (一) 理论演进:适应性管理、适应性共管、适应性治理
适应性治理是在适应性管理和适应性共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治理环境变得越发复杂。人类与自然的长期互动使得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成为具有复杂性、非线性、不确定性和多层嵌套等特征的复杂适应系统。与社会高速发展相伴而来,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简单稳定的系统状态传统管理模式,适用于解决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单一问题。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传统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应对,迫切需要形成具有足够弹性的治理体制,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在此形势下,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的、强调在社会需求和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过程中弹性调整的适应性管理开始兴起。适应性管理经常被认为是处理生态系统复杂性的一种比资源优化利用和控制管理更现实和更有前景的方。随后,地方传统知识、内生人群的重要性不断在研究和实践中被发现和强调。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社会实践者认识到,行政部门无需垄断决策和管理整个过程,地方公众参与者有能力在期望的状态下对生态系统进行重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干扰事件。于是,适应性共管取代了适应性管理,成为新的治理路径。然而,适应性共管与适应性管理有着共同的缺陷就是将自然视作被管理的对象,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难以有效应对社会-生态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于是,研究者开始探索一种更加平等的治理理念,适应性治理被提出。与适应性管理不同,适应性治理强调社会行动者共同做出决定、分享权力的结构和权衡解决问题过程,并且倡导一种自适应生态系统方法,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愿景和方向。它主张通过协调环境、经济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建立韧性管理策略,调节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状态,使耦合系统能够可持续地提供人类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
(二)理论主张:演化学习、社会资本、自组织治理体系
适应性治理依据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生态系统和地方知识文化等基本特征,基于一个动态、自下而上和自组织的过程,通过边学边做,不断测试和修正治理制度安排与知识体系,旨在形成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循环过程。其基本主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演化学习:更新和调整知识的社会过程
在适应性治理结构中,治理体系必须不断学习和积累社会-生态系统衍生的经验知识,以应对社会-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由于复杂生态系统和相关管理系统的自组织特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不确定性的增加,因此应该不断更新和调整理解,并将每个管理行为视为进一步学习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机会。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知识获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学习过程,无论是感知的还是真实的变化,都会引发学习和产生知识,并为社会和生态系统新的管理轨迹开辟空间。治理参与者持续地接受社会-生态系统的新动态并保持更新与反馈,学习如何有效地解决确定的问题,并且能够发展能够适应环境生态系统相应知识和技能。例如,许多地方社区早就认识到,必须与逐渐而迅速的变化共存。社区居民每天都在长时间地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了维护地方生态系统和社会网络的地方知识或者传统知识,在互动中调动、利用和融合不同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环境,以提高处理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社会过程。当参与者在治理行动上进行合作,或参与联合决策活动时,就会传递知识和新的方法。为应对快速环境的变化,与改进环境管理有关的知识来源必须扩大,摆脱官僚机构中少数专家传统上对技术知识的依赖。无论是否与政府机构合作,基于经验的使用者、居民和运营管理者的知识对于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通常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地方知识可以为管理者不容易看到的适应提供额外的选择,在不同传统政策领域的广泛融合支持更综合的方法,为管理者应对不确定性和意外做好了准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理论契合:适应性治理与生态扶贫的关系

下一篇: 理论契合:适应性治理与生态扶贫的关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