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案例教学的典型教育
 
更新日期:2020-08-24   来源:   浏览次数:1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情景仿真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一种

 
 “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情景仿真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开放式、动态式和互动式的情景教学,通过结合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概念、理论、经验、观点等各种信息的碰撞来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选取典型性案例,进行典型教育。从性质上看,典型教育划分为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无论是正面的榜样示范,还是反面的消极警示,都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教育因素。正面的榜样示范起着潜移默化地影响,激发思想情感的共鸣,激励学生以榜样之镜自我审视、对照和仿效。反之,反面教材作为正面榜样的对立面,其旨在教育学生自警、防范和抵制错误思想和行为,以反面教材的破坏消极作用强化正面教育的积极意义,使正面教育更鲜活有力。
第一,案例教学的榜样示范。之所以要强调榜样示范,是因为先进思想、崇高精神等意识领域的东西,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我们在认识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这种独立性使其与育人规律相契合,发挥榜样示范的感召力和引领力。“从现实教学看,‘例’为‘理’之凭,‘理’为‘例’之藉,‘例’为‘理’之用,‘理’为‘例’之体。”[王礼新.课堂教学中“理”与“例”的关系分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8).]案例是教学的载体,可以通过案例的多种展现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启迪人生思考。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对于高校青年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养成阶段,伴随互联网迅猛发展,以电脑、手机、ipad等为介质的网络媒体悄然兴起并逐渐侵入青年学生休闲娱乐,占据日常生活,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广泛、隐蔽及不可控等特征冲击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面对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分析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因而得出深刻的见解是很困难的。他们的观念实际上是由课堂系统学习和社会碎片化信息共同提供的。如果在青年学生需要对网络舆情做出价值评判而又缺乏确切表达的能力,高校教师及时通过具体实在的方式展现直观、生动、形象的榜样示范,往往会使那些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直抵人心,在和风细雨中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框定了发展方向。
第二,案例教学的消极警示。消极警示,是榜样示范的重要补充。它是将落后的、错误思想,对集体和个人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加以分析批判,进行消极强化,使之逐渐缩小或消除破坏作用,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消极警示的教育功能,提高利用反面典型的教育价值,从而净化德育教育过程。首先,剖析反面案例,引导学生带着实际问题深入剖析反面典型,通过对反面典型分析,“解剖麻雀”,进而实现案例教学的以“例”明“理”。其次,“活化”教材理论知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内容去解决案例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感悟和探究问题,把案例体现的生活逻辑与教材知识的理论逻辑统一起来,运用反面典型达到以“理”明“例”。再次,反面典型使用恰当,也能实现以“例”明“德”。案例教学中的反面人物和反面事实,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消极作用,带领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详细论证反面典型事件,加以有理、有力、有节的批判分析,达到对反面典型的行为和观点等警示和防范。最后,通过反面典型的剖析,达到学以致用,以“理”导“行”。古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內自省也”,从反面典型中获得思考和警醒,以反面典型引以为戒,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言以蔽之,案例教学的消极警示就是寓“理”于“问题”,寓“理”于“分析”,寓“理”于“情境”之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案例教学的典型教育

下一篇: 案例教学的典型教育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