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0-08-25   来源:   浏览次数:1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温润而隽永的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了千年中华思想的演变,无论从国家民族立场、伦理、社会秩序、个人理想追求等方面都为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亮起一盏明灯

 
 温润而隽永的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了千年中华思想的演变,无论从国家民族立场、伦理、社会秩序、个人理想追求等方面都为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亮起一盏明灯。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促进大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作为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态度与看法,人生观与价值观影响人的行为动因,左右人的行为方式。选择了科学而明确的方向,为之磨砺意志,锻炼能力,才能有助于自我成长,推动社会的进步。
伴随着现代物质文明高速发展,西方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逐步影响着中国社会。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处于人格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如若缺乏正确的引导,极易将多元文化中的不良的观念树立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知是践行的基础和前提,消极颓废的思想状态必然成为大学生终身成长的阻碍。反之,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欣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便有望逐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历朝历代不乏助力青年人养成优秀品德、树立良好心性的经典。如告诫人们磨砺造就人才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有教导为人一世,讲情操、重诚信的“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更有叮嘱年轻一代 勤勉和终身学习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等。唯有珍视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运用客观辩证的方式广征博采,才能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第二,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和提升民族自信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对所在群体文化的赞赏和归宿感。历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的演变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干,杂糅各家,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风貌与民族特色。然而,受互联网传播和文化大融合的冲击,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过于推崇日韩流,欧美风,他们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知之甚少,对世代沿袭下来的中华民族自己的节庆习俗、宗教社会习俗等传统文化的具象并不知晓,远不如对西方节日般的热情。
在文化竞争力凸显的当今社会,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是一个民族在国际上具备强大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坚实基础。肩负民族振兴使命的年轻人,唯有充分了解并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密切关系,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对自己民族与文化的崇敬,才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第三,助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任何社会需要寻求长足的发展,唯改革创新是不二法门。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在持续变革中前行的民族,中华传统文化也随时代发展不间断地创新着。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都展示了国人勇于创新,不惧变革的精神,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亟需汲取的精神养料。
上述可知,高校改革发展的形势下,传统文化的注入与融合,有利于我国教育体系迸发出新的火花。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势不可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 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