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主旋律音乐的文化引领能力,使主旋律音乐“火起来”
主旋律音乐是以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目的而创作的一种音乐类型,是指 “反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民族精神、传递民族文化、紧跟时代步伐,意在引领正能量,主题积极向上的音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和审美功能。基于此,应提升主旋律音乐的文化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鼓励创作时代感强、主题鲜明、思想健康、易于流传的主旋律音乐。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歌曲自问世以来影响力经久不衰,旋律优美明朗、意境开阔宏大,成为老少皆宜,跨越时代的经典主旋律曲目,教化了几代人,成为凝聚共识的一种文化力量。其次,鼓励创新主旋律音乐的表现形式,呼应青年人的审美价值追求。例如用“快闪”、“抖音短视频”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新兴表演形式来重新演绎主旋律音乐,营造活泼丰富的文化氛围。再次,鼓励举办以主旋律音乐为主题的文艺比赛。比如“红歌会”等文艺演出,倡导青年艺人唱主旋律歌曲、传递正能量,带动形成符合核心价值取向的文明风尚。
2.规范流行音乐的价值观,使流行音乐“红起来”
“非主流”的流行音乐在青年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很受欢迎,流行音乐艺人在青少年心中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流行音乐所传递的价值观很容易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直接影响祖国的未来。规范流行音乐的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首先,应提升音乐创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以音乐为主业的艺人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创作出弘扬真善美、弘扬“红色”主题的歌曲。其次,应完善音乐发布的审核机制。网络时代,媒体具有多元性、个体性、即时性的特点,人人皆可以通过音乐制作软件创作自己的作品并发布到网络上,其中不乏内容低俗、思想消极的歌曲,应完善审核、举报机制,避免低俗音乐作品广泛流传。再次,应提高青少年的价值判断能力,自觉远离低俗音乐作品。学校可以通过音乐课、班会活动等渠道培养青少年对于音乐作品的辨别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感受高雅音乐的熏陶,抵制价值观不正确的音乐的不良影响。
3.创新音乐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现形式,使先进文化“嗨起来”
音乐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除了歌曲,还可以通过舞蹈、舞台剧、乐器演奏、戏曲等多种形式来呈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无所不包,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精神需求。因此,应创新音乐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作用的实现形式,使其通过或高雅、或通俗的不同形式来调动不同人群形成情感共鸣和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