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凭农而立。长期以来,农民占据着中国人口的绝对多数,农民从事着农业生产活动,为中国社会其它行业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农民创造着中华文化,他们在日常的劳作中生产、消费、并且积淀着独属于他们的文化,这也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历史也不断的为这些勤劳勇敢的人们书写,中国农业的内生问题,即农民和土地的矛盾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着中国的改朝换代,推动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
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人的分散,而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也长期的存在着,故而这一需求在另一方面导致了更多人反向聚集,从而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和城市各自分工,其差距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成为了财富和美好生活的象征,农业、农村逐渐成了城市和工商业的“附庸”。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到工业极其落后这一客观存在的国情的影响,国家的政策更加的偏向于以工商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业服务于工业,农民服务于城市居民,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的“三农问题”开始出现,并日渐突出,城乡二元体制又进一步促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这一系列的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农村极度破旧、农业极度落后,农民极度贫困。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方针用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提升以及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在这一系列政策方针的作用下,农业农村有了大幅度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三农”问题并没有彻底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依然存在。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之下,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发展再一次成为了摆在全党全国面前的大问题。
“精准扶贫”从2013年开始便成为了我国“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议题。扶贫的根本目的是让贫困线以下的地区和人口脱离贫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直接目的就是要让全国十四亿人在2020年共同步入小康社会,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人民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