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的国家或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广义的文化内涵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一般指包含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思想观念、道德理想、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精神层面的综合。知识无国界,文化有边界。文化是区分国家、民族的根本属性。一个国家的文化总是在继承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时悲剧。
因此,文化具有继承性,而且必须继承,文化自信是我们在文化问题上唯一正确的选择。
那么,什么是文化自信呢?自信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其具有某种属性或能力的确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作为自身属性的文化的价值、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确信和对其自身传承、创新、发展文化能力的确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文化认知、文化情感、文化态度,文化行为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