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1.1信息不对称风险
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是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规范化发展的基石。我国供应链金融体系下的资产证券化流程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囿于供应链上企业规模、行业、地域以及融资需求等存在差异,使得电商平台对供应商企业的信用评估和审核难度增大,因此必须完善供应链金融ABS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稳定可靠的信用评估体系以保障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把控电商平台与供应商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1.2供应商的信用风险
电商平台上的供货商大多为授信额度较小的中小企业,这些融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信用资质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容易导致还款能力下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商平台的资金回收风险。若供应商存在故意隐瞒真实财务信息、贸易数据造假或借款挪为它用等失信行为,会大大增加对供应商进行信用评估审核难度。因此供应商还款能力强弱及其稳定性是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在操作流程中需要予以重点把控的风险。
2 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2.1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电商平台在供应链金融ABS运作过程中通常采用自动化审批模式,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主要基于对供应商关键交易环节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监督,识别异常交易,从而降低客户信用风险,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第一,严格做好贷前客户信用审查工作。融资企业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融资结果。电商平台通过与上游供应商长期的经营与合作,积累了丰富的交易数据,再通过大数据的整合进行信用评估,从而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建立交易前,信用管理部门应借助其平台上积累的客户信用及财务、销售等行为大数据,对客户的资信进行严格审查与评估,获取客户充分的信用资料并持续监控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进而评估其履约能力、做好贷前风险防控。同时对客户信用档案产生的新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和完善,以便及时了解和评价供应商的最新信用情况。
第二,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评定客户的资信状况,完善信用评估机制。电商平台可以依托自身的大数据平台和风控体系,构建数据模型和相关财务指标,完善风控评估体系,对影响供应商资信水平的主要因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量,对不同级别的企业设置合理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强化风险管理。
第三,建立动态基础资产池管理体系。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势,构建智能化识别模型嵌入ABS资产池筛选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交易记录和资金流变化进行实时追踪与监控,为ABS入池资产设置更加严格的合格标准,从而改善ABS基础资产池的整体资产质量,实现对基础资产池的动态化管理。若基础资产池中出现相关指标超过临界值标准的情形,要采取风险防范机制及时调整借贷额度、贷款产品种类等。
2.2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
将区块链技术嵌入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打造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合约,可以实现基础资产层面的数据反欺诈、不可篡改以及穿透性监管,使得资产证券化业务向着透明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基础资产的真实性得以保障、信用等级得到提高,缩减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融资成本,提升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智能风控水平和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