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文化
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国家都有成熟的审美教育优秀案例、成果和理念。如美国哈佛大学,要求全校师生都要进行审美教育,他们实施审美教育所采取的措施和理念对如何来优化和服务于我国高校审美教育乃至全民公共审美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美国耶鲁大学1828年正式发表的《1828耶鲁报告》和1945年哈佛大学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都将“人”的教育列为首位,其中都有将美术、音乐作为大学生通识审美教育(博雅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在英国,最具代表性的是纽曼,他提倡博雅教育,在其《大学的理念》中,认为:“博雅教育理念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考的能力’,这样,尽管学生没有受过专业教育,但他们的水平足以胜任任何一种职业”。可见,在非专业大学生的教育中,一旦播下了审美的“种子”,不论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这种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艺术审美的“思考能力”都会如影随形,丰富个人的生活和服务于各自的社会职业。
因此,作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发达的广东沿海城市,社会急需高校输入文化艺术的优良人才“种子”,引领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审美品位和建立更加自信的文化服务体系,其高校相关主管部门必将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必然要研究、加强审美教育体系建设的监管力度和政策法规的修制等,降低审美教育的功利性,提高审美教育的长远性和前瞻性。
广东传统民间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新媒体和戏剧戏曲等文化艺术研究的理论资料和资源非常丰富,将研究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入高校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创建高质量的艺术社团和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配足配齐专业教师和硬件设施,创新教学实践和教学案例,拓展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转变观念,提高师生教和学的热情,增强学校公共美育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进而诠释和享受美,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导向。在美育教育下激发德育教育,从而使两者并存,焕发和鼓舞青年学生传承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意识和责任,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美德。通过学校美育教育,剔除“美盲”帽子,让每年步入社会的60——80万青年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1997年,哈佛大学提出了‘艺术第一’的教育观念,并于2000年3月推出了新的‘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对艺术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了全新的界定:艺术有助于人创造新经验、新情感、性思维和新理念,并推动人将内在创新带入社会实践之中。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强调说:我们必须借助艺术教育强力激活哈佛大学全体师生的创新精神,以期确保哈佛大学在21世纪的人类知识界之领袖地位!”
2.养文化
我省高校图书馆、艺术中心、文艺社团和公共文化硬件设施等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对象
目前我省公共文化设施却并不完善,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的数量较为匮乏,开放型的文艺展演相对较少。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专业的队伍、良好的硬件设施、专业的技术等优势,国家也鼓励并要求高校图书馆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当中来,同时培育高质量的高校文艺社团。把图书馆、音乐厅,美术馆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作为开放型的重要公共文化学习服务场所,并进一步来协助大学,把学校各类社团和艺术中心以及校园硬件设施,作为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指标范畴,并研究有效的实施途径,让在校大学生和市民建立良好的学习交流和提升的渠道,建立常态性的资源共享和活性化的文化艺术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