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鱼海棠》的场景中,传统艺术元素有诸多体现,如“如升楼”的大门门锁。“如升楼”是象征阴阳交汇的地界,其大门有一个红色的“猪头锁”。当椿摇响手中有着双鱼纹样的核桃铃铛,猪头便睁开眼睛,左眼为绿右眼为红; “猪头”打开后里面是太极图阴阳鱼样的锁,与核桃的鱼形花纹对应,鱼锁打开便进了如升楼。《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就是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而鱼不会眨眼睛,“阴阳鱼锁”便可昼夜不停的看守门户。这是将中国的阴阳学说与道学理论完美结合的产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大融合的典型范例,也是“双圆文化”的直观表述。阴阳共同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表示阴阳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意思。过去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都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也与如升楼收藏人死后的灵魂数百年之后继续投胎往复不息、阴阳合一这一观点契合。
再如椿手里的“解锁器”——核桃铃铛,有着和阴阳鱼一样的双鱼花纹,皆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艺术反映——古人取“核桃”谐音为“祸逃”,以祈求吉祥吉利、遇难呈祥。不仅如此,在椿拿核桃的抽屉里,仅一个画面之中就包含了六七件中国特有的小物件,如骨笛、陶笛、香囊、绒线球以及有传统纹样的化妆镜等。合理运用这些传统艺术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内容,使观众眼前一亮,更让观众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大鱼海棠》中除图形、图案体现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元素,大量场景中作为背景出现的建筑元素也亦是如此。《大鱼海棠》整个故事主要发生在被称之为“神之围楼”的“承启楼”、“ 朝源楼”、“ 如升楼”等几个场景中。这些场景皆是以中国的传统建筑——“福建土楼”为创作背景,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
“承启楼”出现在影片的5分38秒,是开启“海天之门”仪式(在影片中,到了十六岁这天,椿要参加成人礼,到人间巡游七日,七日之后要及时返回)的重要场所以及居民共同居住的生活环境。影片中的“承启楼”与现实中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的“土楼王”——“承启楼”名字一致,外观也几乎与“土楼王”一致。
福建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土楼有分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多种类型,土楼三至四层高且大多为圆形。土楼结构精巧,造型别致,土楼与土楼之间呈封闭状态,互不干扰,如分块耕种的农田,象征着“地方”;土楼内的居民联系密切,像一个大家庭,体现着团圆的气氛,象征着“天圆”。这样的建筑设计完美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概念。“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中国汉族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天圆地方”并不是简单的把天看成是圆型,把地看成是方型,而是一种道的理念:天道圆,地道方;天为阳,地为阴。天地有别,阴阳相依。
影片中的承启楼与现实中的“土楼王”相比,内部形制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全楼依旧是三圈一中心,外圈上下四层,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依旧是青色瓦片堆成的房子、红色的灯笼、木质的围栏,只是外加几缕红色丝带增添了中国风的气息。
动画中,椿为了拯救鲲的生命,乘坐三手的渡船,穿越了漫长的云海,来到了位于六海灵湖中央的如升楼。如升楼由灵婆掌管,这里寄存着所有人的灵魂,是人类生命轮回的起点和终点。电影中的如升楼对现实中的建筑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依然能够一眼认出。
“朝源楼”出现在影片的18分26秒。异界少女椿化身为鱼独自在人间游历时被渔网缠住,少年鲲为了救椿而死,椿从人间返回后感到痛苦万分,于是来到爷爷的住处寻求慰藉。爷爷所居住的“朝源楼”就是仿照的现实中的朝源楼。朝源楼始建于1865至1867年,是一个长方形的土楼。土楼高三层,以片石砌成,唯一的一个大门坐西向东,楼内共有51个房间,现在仍居住着4户人家共21口人。相比承启楼浩大的建筑规模,朝源楼体积就小了很多。电影场景中的朝源楼对现实中的建筑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依然能看出惊人的相似程度。
影片中类似的场景众多,场景建筑的外观和名称都延用了现实中的土楼,无论是从外观建筑还是内部装饰都富有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由此可见,《大鱼海棠》以传统中国风为设计基调,着重体现传统图案和建筑的文化内涵,表现人与自然的契合;作为同样运用了许多传统元素的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又和大鱼海棠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