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0-09-07   来源:   浏览次数:17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课程思政是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致力

 
 课程思政是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最突出的课程,其隐性思政教育的功能潜力巨大。然而,多年来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功能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目标对价值引领的要求不够。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教学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多项活动,展示英语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语言使用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介绍英语语言文化,深入挖掘背后的意识形态,更全面地剖析语言的发展及其缘由。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长期处于失语状态,思政功能无法体现,学生思想品质和专业素质培养之间产生“两张皮”现象,其协同育人合力难以形成。
2教材对母语文化内容的选取不足。现有教材充分考虑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保持了教学内容中目的语的原汁原味,所选取的内容基本来自英美国家,反映的也是西方国家的人、事、物,母语文化相关内容在教材中虽有所涉及,但所占的比例十分有限。教师的课堂授课基本以教材为依托,如果教材编排忽略对母语文化的学习,个体教师则难以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纵向深入探讨母语文化或横向比较中西文化,即使偶尔涉及,也只是零散化、碎片化的植入,缺乏系统化设计。
3教师队伍思政能力和意识不强。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但传统的大学英语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只体现在专业教学本身,因此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只注重英语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其“思政意识”和“德育能力”未得到有效引导和挖掘。然而,要实现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教师承担着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等重要使命,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既有职业操守又有扎实学识,既有仁爱之心又有品德修养,才能在大学英语的综合素养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通过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达到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效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