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教学体系与行业服务相对割裂
创新实践素养是行业发展对人才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实验教学体系是学生掌握行业创新实践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不难发现,目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课内容仍以验证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占用了大部分的教学学时,虽然实现了理论知识从课堂到实验室的迁移,但是实验技能的实用价值尚缺乏充分的引导与展示;如学生掌握了RNA提取和PCR技术,却不了解这两个操作技能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处于怎样的核心地位,犹如专业白丁;专业实验技能与创新实践割裂、与行业应用脱节严重。此外,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到的技术领域繁多、操作程序精密复杂;仅仅依靠以“学时为单位”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很难充分实现学生创新实践素养的养成和拓展,进而导致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较弱,很难独立承担行业任务。
2.实践创新支持体系的不完善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创新及实践型环节课时在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占比不低于25%;高校多数创新实践活动多以“科研反哺教学”为支撑,培养成果多为科学研究层次的“创新实践”;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的创新实践极少;究其原因,高校的创新实践拓展平台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系统性短板、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未形成多方合作参与的支撑体系等;综上,目前的教育体系结构和布局体量无法完全支撑社会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诉求,不足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实践机会,难以开展“来自行业实践的创新”。
3.实践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缺乏激励
近年来,本科教育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创新动力不足、欲望不强、浅尝辄止等不良状况仍普遍存在。目前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学校主导的内部评价,来自于企业、用人单位等的行业性评价甚少。校内的教学评价虽然综合了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定量考核模式,也因此过分强调了终极评价结果,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情感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等非智力维度很难得到充分准确的体现;学生在实践创新过程中缺乏恰当的反馈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