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齐鲁泥彩塑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更新日期:2020-09-14   来源:   浏览次数:14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齐鲁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距今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还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大量史前考古文物

 
 齐鲁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距今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还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大量史前考古文物和众多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明程度高、文化发达较早的区域,在文化传统的谱系演进上既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出土的大量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图形装饰、铭文与彩陶、蛋壳陶等物品,体现了这个区域劳动人民的智慧。齐鲁泥彩塑就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孕育、发展,时至今日,随着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泥彩塑创作已形成老中青三代延继传承、题材不断扩大的创作群体,由个体自由创作逐渐演变为群体有组织的创作、创收,由乡野村镇逐渐走向城市的发展之路。
根据造型方式与制作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泥彩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民俗泥塑,包括小尺寸的传说人物塑形、动物玩偶、炕头摆设等;另一类为宗教泥彩塑,为寺庙、道观等场所所塑的较大型宗教人物像。这两类的创作者既有两者都做的,也有只做其一的,相比较而言,大型泥彩塑的制作难度要高很多,主要是结构造型制作要求高,创作者要有比较强的造型能力与较好的美学功底才能够驾驭得了。
(一)齐鲁泥彩塑的特点
1.地域性特征。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艺术不仅受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与时代的影响与制约,更由于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认 知、人情秉性等不同,民俗艺术所呈现的形式与面貌差异也比较大,因此造型特点各异、风格情趣不一。
2.装饰性特点。中国古代雕塑的创作特点与中国古代文人艺术的追求一脉相承,“以意成象、传神阿诸,以线构形、随类赋彩”是中国古代雕塑的精髓,齐鲁大型泥彩塑追随古代雕塑的传承,主要用于大型佛像、神像的制作。小型泥彩塑创作形态的臆想性明显,传统造型手法在小型泥彩塑的塑造上运用较少,造型相对简单概括、雷同反复,具有符号化、象征性的特点。小型泥彩塑在生产手段上多采用印胚成型、流水线着彩等规模化制作方式,具有强烈的工艺美术特性。
3.世俗性特点。民俗泥彩塑来源于民间,内容题材大多以人物与动物为主,还有一部分花鸟鱼虫。人物大多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小说人物等。比如大家喜爱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美猴王大闹天宫以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取经的形象,还有嫦娥奔月、醉八仙等,都是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与喜闻乐见的形象,同时也彰 显了齐鲁百姓朴素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以“义”为基础的社会价值观、以“历经苦难”为修行的个人世界观、以“俊逸喜美”为意象的世俗审美观,反映了老百姓坚韧弥远、自由烂漫的世俗情怀。世俗性特点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传统泥彩 塑创作者能够扬长避短,通过视触觉的感官优势,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中华乡土文化构成的要义,在不知不觉中,与中华文明的其他方面一起完成了对中华儿女文化精神的塑造。
(二)齐鲁泥彩塑的现状
齐鲁泥彩塑来源于农耕文明,用最容易获得的材料、较为简洁的手法创制的朴素玩具与炕头摆设,是普通人家的“艺术品”。这是由社会与经济发展层次决定的,低效的社会生产力与封闭的社会生态环境相比于21世纪的今天,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物质的充盈以及文化表达方式的转变在改变着传统艺术的存在基础,逐渐造成传统泥彩塑艺术面临消亡的生存尴尬。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细究端倪:
其一,由于生活方式的变革而导致的民俗艺术生产消亡与变异。经过剧烈工业化洗礼的中国,由农耕文明走过工业文明,农村逐渐城市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一户一院的乡村居住格局逐渐变为居住楼房,学习与工作地也逐渐转为城市,乡村形态格局正处在大调整与大演进时期,人们距离土地愈来愈远,民俗泥彩塑的生产创作条件不断被消解、转移。
其二,由于文化形态的转变而导致的艺术兴趣转移,使泥彩塑失去了观众。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交织生成的经济文化以及世界扁平化所形成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方式与精神产品,丰富的现代娱乐形式充满着我们的生活,传统民俗艺术有了太多可替代的其它艺术形式,关注传统泥彩塑的人越来越少。以上两个方面的情况逐渐成为常态,使传统泥彩塑面临物质消失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对传统泥彩塑的保护性承载与转换发展变得越来越紧迫。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齐鲁泥彩塑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下一篇: 齐鲁泥彩塑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