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当前本科课程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0-09-14   来源:   浏览次数:1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是金属塑性加工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主要由金属加工材料学和塑性加工力学两大部分组成,理论性强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目前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是金属塑性加工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主要由金属加工材料学和塑性加工力学两大部分组成,理论性强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目前,国内关于《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的教材在内容上大同小异,主要是材料学原理、应力应变分析、屈服准则与本构方程、摩擦与润滑以及三种解析分析方法(主应力法、滑移线法和上限法)等。
在该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关于各个知识模块的理论推导,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力学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在集中时间内大量理论公式的灌输对学生接收和理解来讲,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单一的理论推导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课程枯躁的直观感受和厌烦抗拒的上课情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
此外,作为塑性加工力学的经典理论,三种解析分析方法(主应力法、滑移线法和上限法)在塑性加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有限元方法的提出和日趋成熟,三种解析分析方法基于自身理论的局限性,在工程实践中逐步被有限元方法所取代,已经不符合目前塑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在《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中较大篇幅的介绍该三种解析分析方法,而弱化有限元方法的讲授,降低了课程的实践性,背离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
教育部鼓励高校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等院校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通常是从硕士阶段开始的。然而,最近几年在很多高校,均出现了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现象。这说明,适当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必要而且可行的。因此,在课程教学上,适当的融入科研方法与技巧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该专业领域当前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宗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当前本科课程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当前本科课程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