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神社与洞的意象分析
 
更新日期:2020-09-15   来源:   浏览次数:3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叶燮在《原诗》中认为:(诗)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喂出来》塑造了神社和洞两个重要意象,它

 
 叶燮在《原诗》中认为:“(诗)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喂——出来》塑造了神社和洞两个重要意象,它们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立场表达,对意象的分析有助于阐释文本的文化背景。《喂——出来》的多版中文译文都把日语原文中的“小さな社”翻译为“小庙”以便中国读者理解。如果结合日本的文化背景,此处翻译为“小型神社”应当更为妥帖。神社是日本神道教的代表性建筑,被认为是神的居所,规模可大可小。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所以神社在日本十分普遍。而日本的寺庙更多负责檀家丧葬服务,与中国的寺庙功用有很大不同,这是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外显与表达。
文中有提到了两座神社,一座是被台风吹毁的旧神社,一座是投机商人为获得填洞的权利而新建的神社。旧神社年代久远来历不明,但仍然被村民认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建的神社虽然更加出色,但却是村民与投机商人在物欲操纵下利益交换的结果。神社已经从信仰的寄托变成了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的传统符号。文中新旧神社的交替象征着日本传统文化在资本洪流下的退位与让步,旧有的习俗与道德逐步成为过往时代的遗留品。
“黑洞”作为生殖崇拜的符号被众多文明赋予了新生、未知、神秘的内涵。鲁思·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特征是极端在意外界的看法和讨论,“掩盖耻辱”是日本人的无意识反应。“他们的人性中并不认为私欲是罪恶”,所以在从政府到村民的社会各界成员观念里,只要黑洞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损害且能解决烦恼,仅是填满垃圾又何乐而不为?毕竟“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这样的处理方式满足了小说人物的心理需求和经济需求,既照顾了学者的面子又能解决公害的麻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位于神的居所中的黑洞成为埋藏耻辱和获取利益的最佳场所,折射出日本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人群根深蒂固的性格缺陷。在作者看来以自私、虚伪、贪婪填埋生命之门无疑是对生命的背叛,信仰的缺失揭去了制约人性缺陷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神社与洞的意象分析

下一篇: 神社与洞的意象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