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优势转化是促进区域低层级潜在优势跃迁到高层级现实优势的动态螺旋发展过程。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阐明的是单个资本经由一系列形态变化,回到比原来出发点更高层面的跃迁过程。前者从空间维度论证了经济动态螺旋发展一般过程,后者从资本形态变化视角探讨实物资本价值增殖的运动路径。两者在运动模式和逻辑分析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区域优势转化与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都是层级演进的阶段性终点构成下一阶段跃迁的起点,两者的价值增殖都抽象地表现为螺旋上升过程;另一方面,区域优势转化与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具有互促互进关系。区域优势转化促进了劳动、技术、制度等要素与资本的结合,改善了资本循环的软环境,增强了区域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的转化能力,让区域优势转化得更充分。抽象来看,区域优势转化是资本循环(资本形态变化)的结果,资本循环是推动经济区域由量变到质变,推动区域优势转化的内在动力。
(一)区域优势转化及转化环节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经济区域总有区别于其他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区域优势就是一个区域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经济运行所形成的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部门,区域优势有潜在优势与现实优势之分。潜在优势就是有利的条件,即条件优势,现实优势就是通过区域经济运行形成的优势产业部门及通过市场实现形成的经济优势。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就是促进区域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的过程。一般而言,区域潜在条件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的转化通常要经历三个环节。
1.条件优势向生产优势的转化
条件优势是区别于其他区域而言的先天优势,包括自然地理、要素资源禀赋差异等。它是区域优势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需要加以改造和利用的潜在优势。条件优势为区域优势转化与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其转化有赖于差异化的资源禀赋条件和与条件优势相适应的生产体系和产业结构。
2.生产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
生产优势表明区域具备一定产业基础来组织要素进行生产的能力。生产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离不开精深加工体系对区域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区域产品附加价值的同时固化区域生产优势于合格产品之中,促使融合了区域生产优势的合格产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区域生产优势也逐步凝结在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结晶的区域产品中。生产优势开始逐步转化为产品优势,也是产业组织和技术变革等要素参与区域优势产品生产的过程。产业组织通过产业链后向、前向和侧向延伸等形式,推进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通常表现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来实现区域优势产品的规模化和便利化生产,表现为区域优势产品附加价值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