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高等教育的微观元素,对人才培养是最根本的。当前,高校课程教学面临教师囿于学校的评职称压力而“重科研、 轻教学”以及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便捷获取学习资源而对传统课堂失去兴趣的挑战,是正处于亟待变革的关键期。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条件也有必要利用互联网与现代教育技术来整合线上线下与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优化高校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一)传统教学模式已受到信息化的挑战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一般是课前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中教师将各个知识点通过引入、分析、讲解与应用等形式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后学生复习知识、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教学评价缺乏全面的、动态的、多维度和多主体的评价体系,往往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学生评教分数来衡量教师的课堂讲授效果。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环境早已发生变化:学习地点已由以教室为主拓展到可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角落进行;学习媒体也已由传统的书本与板书拓展为包括书本、板书、多媒体和互联网等越来越多的介质与平台,学生获得学习资料、拓宽知识面的途径已经多元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和权威的垄断。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机械的教学流程使得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学生只能浅尝辄止,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往往促使课程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对能力和素质训练的重视不够。如果借助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平台,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的优势,综合多种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系统,以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可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流程,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不失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二)普通高校已具备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的条件
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逐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以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数字校园建设,大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建成了较好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多媒体教室、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平台,积累了较多的信息资源,制定了一些信息化建设、运行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定的管理体制机制等。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概念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国家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一些高校已建成或正大力打造“智慧校园”、“互联网+智慧校园”等,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另一方面,国内已涌现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尔雅等多个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个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也推出相应的手机端应用,各类在线课程已大量上线,为高校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各高校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本校的在线开放课程与互动教学平台,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成为高校各类课程开展混合教学的主流形式。
(三)混合教学模式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校课程教学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课程内容陈旧,难以反映时代发展的诉求,也难以及时跟上学科发展的前沿;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刻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往往出现出勤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的“三低”现象,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考核往往笔试考核多、口试考核少,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理论考核多、实践应用考察少,统一考核多、因材施考少,多侧重于知识记忆,却很少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与应用。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改变传统机械的教学组织与单一的考核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