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民:媒介参与度和信息传播能力较低
根据在三立村和东立村访谈的老年人的情况,老年人的媒介接触内容主要是观看电视剧与新闻;使用手机的动机主要是与在外工作的子女进行联系;在对待智能手机的态度上,大部分老年人仍是不愿意主动接触。这说明大部分老年人的媒介认知与使用能力较低,这与扶贫地区多数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关,由于大部分媒介的使用具有“识字”门槛,限制了他们使用媒介的种类,也阻碍了其对智能手机的学习使用。
中青年接触的媒介以智能手机为主,看短视频和影视剧是媒介接触的主要内容;大部分中青年具有基本的媒介信息判别能力,但很少会选择自己生产内容。这说明中青年接触媒介内容的娱乐化趋势明显,媒介的使用能力有限,大部分中青年还没意识到网络的功能远远不局限于娱乐,通过网络还可以学习致富知识,如利用电商平台进行脱贫致富等。但他们没能利用新媒介获取更多信息、抓住更多机会去改善自身的情况。此外,选择当“旁观者”而不自主生产媒介内容也体现其缺乏主体参与意识和媒介传播能力。
(二)学校:扶贫地区的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在扶贫地区,教师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力量。依据在三立村和东立村青少年就读的中小学中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当地教师自身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包括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判别媒介信息等,但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普遍缺失。
问及原因,当地教师反应教育部门对学校没有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要求,而且传统的教育就是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教学内容中涉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只有最基础的电脑操作课以及平时极少的教育学生辨别媒介信息、预防信息诈骗的提示。而有关教会学生参与媒介、从小树立可以利用媒介进行脱贫致富思想这方面的媒介素养教育并未涉及。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普通的知识传授同样重要,学生若能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不仅可以促进他们正确对待和使用媒介,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能够向老一辈传授媒介知识,他们将来也可能成长为村里的意见领袖,为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三)媒体:没有充分发挥出引导扶贫地区人口脱贫与提高媒介素养的作用
从两个扶贫村老年人群体接触最多的传统媒体——电视来看,广西电视台各个地区的综合频道与公共频道都有安排扶贫节目来引导人们脱贫,但这些节目中却缺少对扶贫地区人口媒介素养提高的引导。以《广西旅游扶贫在行动》这一节目为例,每一期的内容多围绕一个具有特色的景点展开介绍,其介绍以历史和资源为主,主要报道的是因发现此地的旅游开发条件而脱贫,而对如何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如何利用媒介把旅游的信息广泛的传播出去却较少提及,缺乏强调利用媒介渠道的重要性,这对提高扶贫地区人口媒介认知、使用能力的成效不大。
从两个扶贫村中青年人接触较多的新媒体来看,存在娱乐化内容偏多、引导提高媒介素养的内容偏少的现象。这与部分媒体为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断迎合受众的娱乐需求而忽视社会效益有关。在网络时代,媒体应自觉肩负提高人们媒介素养的责任,帮助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努力减少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缩小知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