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由“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见“生生”之义
 
更新日期:2020-09-18   来源:   浏览次数:4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象之观念是沟通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与生生之谓易二语的关键所在〈系辞〉称: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此语帛书本〈系辞〉作生之胃

 
 1、“象”之观念是沟通“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与“生生之谓易”二语的关键所在
〈系辞〉称:“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此语帛书本〈系辞〉作“生之胃马,成马之胃键,教法之胃川。” 帛书本〈系辞〉用字习惯与通行本不同,有以“胃”代“谓”、以“马”代“象”、以“键”代“乾”、以“川”代“坤”而以“教”代“效”,故帛书本此语以通行本之用字习惯言之,即是“生之谓象,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此处,帛书本以“象”代“易”,此一变化乍看之下甚是突兀,但若详究之,则实不悖〈系辞〉之论。详言之,《系辞下》中有称“是故易者,象也”,此语帛书本作“故易也者,马” ,此即明言“易”即是“象”,“象”即是“易”,由此来看,在《易传》中,“象”可谓是“易”的另一面,因此,帛书本〈系辞〉此处以“象”代“易”实无有不妥。实际上,帛书本的这一记述不仅并不乖谬,更为吾人理解“生生之谓易”一语提供了新的启示,据其说,吾人不单可以从“变易”的角度理解“生生”之“生”,亦可以从“象”的角度理解之,很可能“象”一观念恰是“生生之谓易(生之谓象)”与其后“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一语之间的内在关联所在,正是通过“象”的观念,后者很对前者作出了直接的诠释。
若依此想,则此处的“象”及“成象”一组观念便成为了理解〈系辞〉此语的关键所在。那么,〈系辞〉所论“象”与“成象”究竟为何意?何以言“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其与“生生”又是何关系?笔者认为,〈系辞〉中言“象”之处虽多,但吾人完全可以从图像与图像之呈现及卦象与卦象之发明两个角度理解之,而结合《易传》所论“乾坤”之义,恰可见此二者其实正是〈系辞〉论“生生”的两个方面,分别对应了“生生”之在天地与“生生”之在人。于此,不妨分而论之。
2、由“象”之作为图像与图像之现示见“生生”之义
〈系辞〉言“象”, 首先乃是指包括天地本身在内的天地间一切形象或图像及此诸图像的现示、显现。通行本〈系辞〉开篇即有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韩康伯以为此文之中“象”乃是指日月星辰,“形”则是指山川草木,孔颖达从之,笔者则以为,此中“象”“形”两字当为互文,泛指天地间所呈现的一切形象或图像,如韩氏所言之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首先即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予人,人接受此诸图像而加以认识,方能造日、月、星、辰之名。另外,〈系辞〉所言“法象莫大乎天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垂象” 诸语中之“象”,亦皆指外界所现示予人之图像。 必须注意,此虽言“图像”或“形象”,但〈系辞〉言所“象”绝非特指视觉图像,而当包括日常经验中一切人藉由自身诸感知能力所直观到的内容,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主要由视觉所见者可谓“象”,水、火、风、雷等由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观能力所综合而见者亦可谓“象”,实际上,凡人之所见、所听、所觉者,无非是“象”,概言之,通常所谓“经验世界”,或《易传》所言“形而下者”,皆可谓“象”,可以说,“象”即是《易传》中用以表示“经验世界”、表示“形而下者”的最基本的符号。还需要指出的是,若依今人的常识,似乎当是先有天、地、水、火等具体的分殊之物,之后才能有关于诸物之图像,此一看法最近乎人之习惯,在哲学史上亦曾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等人所推崇, 更在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强化,后遂成为近现代科学思维下人们的一般常识,但《易传》,尤其是〈系辞〉看待天地万物的方法却与之不同,比之科学的观点,《易传》的思想更接近于现象学的观点,依当代现象学观点,人所被给予的可直观的诸现象才是最原初的,而且,人所直观者实乃一浑沦之整体之图像,经人类认识之加工,方可有关于具体分殊之物的认识,《易传》以“象”为表示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符号,即与此说相近,这是吾人需要注意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由“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见“生生”之义

下一篇: 由“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见“生生”之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