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北京周报》与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
 
更新日期:2020-09-21   来源:   浏览次数:1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北京周报》是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其涵盖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新闻信息、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以及中国政府对内对外的重

 
 《北京周报》是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其涵盖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新闻信息、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以及中国政府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强,《北京周报》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中国特色词汇作为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直是外宣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其英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正确解读。但目前学术界对中国特色词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其中认可度较高的是李文中(1993:19)对中国英语的定义,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早对中国特色词汇英译产生兴趣的西方学者是Bliss(1966)和 Ayto(1991),在他们编撰的字典里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特色词汇。一些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Pinkham从词汇和句子结构上列举了中式英语的特点;Kinsley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Chinese English”的概念;Adamson 通过回顾中国的英语教学历史调查了中国英语。
笔者以“中国特色词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经过筛选最后得到226篇有效文献。其中的理论视角众多,如顺应论,功能对等、传播学等;由于外宣讲究时效性,因此研究语料颇丰,如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但目前还没有在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对《北京周报》作为语料的研究。因此,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视角,以《北京周报》双语版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为研究对象,从译文入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推动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有效传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北京周报》与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

下一篇: 《北京周报》与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