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促进红色电影课堂应用模式的转变
 
更新日期:2020-09-23   来源:   浏览次数:17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虽然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具有正当性与必要性,但不可否认,有的思政课堂的应用效果并不如人意,这也是导致红色电影课堂饱受争议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

 
 虽然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具有正当性与必要性,但不可否认,有的思政课堂的应用效果并不如人意,这也是导致红色电影课堂饱受争议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地检讨“病因”、 探讨“病理”。
其一,选材不够好。有的思政课堂选取的红色电影或年代过于久远,或质量过于一般,又或者只局限于教师个人的审美眼光而忽略了当代学生的“口味”。年代久远,学生就会缺乏代入感;电影的质量、口碑过于一般,学生就会缺乏期待感;忽略学生口味就难以引发共鸣。如之,红色电影课堂应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其二,只重“观看”,不重“思考”。有的思政课堂运用红色电影只是单纯的“播放”,学生只是换了个时间地点“观看”而已。红色电影压根没有联系实际地进入到真正的教学环节,更没有引导学生往该往的方向上思考。比如《战狼2》,大众的眼光是发散的,有人看到了热血的英雄主义,有人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有人只盯住“武打动作”,有人在琢磨“异国恋”。而思政课堂上的应用,应该把学生带入政治层面的深度思考,包括:如何正确地爱国?如何正确地看待国际合作?如何正确地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听之任之。
其三,只有“传播”,缺乏“反馈”。有的思政课堂播放的红色电影确实质量好、口碑好,如《建国大业》,既普及了党史国史知识,又提升了爱国主义情怀。但这仅仅都是“单向”的“传播”,而缺乏了非常重要的“反馈”——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是否真的感受到了?当然,有的思政老师会布置“观后感”等作业,但往往写完就写完,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那么红色电影的思政教育功能可能就难有真实效果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促进红色电影课堂应用模式的转变

下一篇: 促进红色电影课堂应用模式的转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