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现乡村文化礼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截止2019年年底,台州市已建成乡村文化礼堂1495家,建成率达49.1%,其中台州市已建成并通过省验收达标的乡村文化礼堂当中,2017年被评定为五星级乡村文化礼堂有31家,位居浙江省第一;在刚刚公布的2018年验收合格的浙江省293家五星级乡村文化礼堂中,台州占了38家,位居全省第二。纵观五星级乡村文化礼堂,在设施建设等6个方面40多项指标都形成一系列高标准、严要求的机制体制,保障文化礼堂长效化运行,提升惠民力度。从建筑构建上,以原有村部和闲置建筑为载体,建筑面积都超过200平方米,在建筑外立面醒目位置设置“文化礼堂”名称和全省统一标识,在文化礼堂广场前设置国旗,并在建筑外观或宣传栏上设计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四个核心词。在内部墙体上布置背景鲜明,主题突出的“某某村文化礼堂”几个大字,从硬件设施上,配备必要的舞台,灯光、音响、桌椅、电教设备等必要的基础设施来开展各项中小规模的政策宣讲、主题教育、技能培训、交流恳谈等功能的文化活动。从场地布置上,大部分乡村文化礼堂还建有诉说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等展览场所,以及按上级部门的标准建有文体活动室、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所。从建筑、硬件和场地等三方面实现乡村文化礼堂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 实现乡村文化礼堂总部管理体系纵深发展
为了更加全面有效地管理台州市的乡村文化礼堂这一公共文化空间,台州市以天台县为试点,以乡村文化礼堂县级总部、乡镇分部和农村理事会为主体的纵深式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礼堂“统得了、管得住、用得好”,进而面向全市其他县市区铺开,有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总部管理体系建设。
2.1 着眼机构专职化,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文化礼堂建设,队伍是关键,为实现文化礼堂建设队伍的专业化和职能化,一方面,为组建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特选聘大学生专职管理员和招募文化志愿者,来细化和落实文化礼堂的项目审批、资源统筹、管理和服务各项工作,有效解决乡村文化礼堂“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打通乡村百姓的公共文化空间塑造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为了提升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养,不仅聘请“文化大使”对专职管理员定期开展培训和召开会议,而且与地方文艺协会和文化名家工作室进行紧密合作,组建太极、乐器和戏曲等文化骨干队伍,便于开展文化活动。除此之外,为激发管理员的活力,还建立文化礼堂管理绩效考评和竞争机制,将选拔一批特别优秀的管理员输送到乡镇分部和县级总部管理员队伍当中,来提升乡村文化礼堂管理的综合实力。
2.2 着眼管理智能化,切实加强技能创新
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也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文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的联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并呈现出互相促进、互相借力,共同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台州市为了更好地指导文化礼堂工作,及时更新礼堂资料,实时掌握和规范礼堂,打破文化礼堂“建而不用,建而不管”等行为,台州市推出“互联网+文化礼堂”平台,利用文化礼堂视频管理系统,远程指导、监督乡村文化礼堂工作动态,有利地突破了偏远地域的各类运营管理难题,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更有利于百姓通过视频网络开展网上文化走亲。而乡村也可通过台州市研发的乡村文化礼堂信息化管理系统app,如“礼堂e家”、“礼堂云”等。通过这些app中的“礼堂展示、工作资讯、资源预约、随手拍”等功能实现文化礼堂与群众的互动,如软件的“点单服务”,实现网上社会文化机构、名家工作室发出的巡演活动的预约下单及文创资源的供需对接,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活动精准地送到乡村文化礼堂,有效地打破文化活动信息下达不畅、程序繁琐等矛盾,形成全局掌握、全区域统筹、全要素调配的发展格局,使全市文化礼堂的建设管理更加精准化、活动更加常态化、监督更加高效化、评价更加科学会化,进而促使各街道乡村文化礼堂之间形成浓厚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