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更新日期:2020-09-25   来源:   浏览次数:18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唤醒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帮助其树立和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和掌握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及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唤醒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帮助其树立和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和掌握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及提高其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在不断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大力的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思想,各类社会人士也能亲力亲为的践行环保行为,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仍不太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如下:
(一)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从理论层面来看
当前高校大多采用课堂教学的单向传输,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从已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来看,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教材相比其它教材而言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发展性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一系列治国理政重大思想观点的需要。例如在本课程中有相关章节对生态文明有详细的介绍,但其他思政课程对其的介绍和描述却是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课程内容的更新上,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内容或阐述是相对较少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和较为正确的重视。学生们仅靠日常的“耳濡目染”、课堂教学中接收到的、零散的知识普及来掌握少量的生态文明知识,很难树立和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观,不利于提高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和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热潮的形成。同时,高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体系仍不完善,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评估手段,这也是导致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不尽人意的表现之一。
2.从实践层面来看
当前高校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学习较少以外,更多的是不能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即使有开展,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到生态文明的意蕴,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帮助他们树立和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另外,开展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也不是大面积覆盖的。大多都是以学院进行展开,参与的人员大多是自愿报名或有名额限制,这就会导致参与的人员不够或想要参与的同学没有机会去参与,从而不利于高校进行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
(二)大学生生态素养薄弱,知行不一现象严重
1.从其认知层面来看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观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偏差和局限性。生态文明观是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一种科学的理念和方法。[6]在当今全球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前提下,大学生们普遍认为生态文明教育与个人的关系不太明显,生态恶化的现象距离自己很遥远,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自己所做的一些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对于全球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没有多大作用,即使了解一些生态文明知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仍然是不注意自身行为,乱丢乱扔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部分同学认为生态文明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听多了就会让人感觉到枯燥乏味,需要专业的思政课教师运用更加生动、趣味性强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来进行普及。
2.从自我管理层面来看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不强,生态责任感较弱、生态行为自觉性不高。生态责任感是大学生就生态环境而言出自内心及情感上的自觉保护的意识。生态行为自觉是由意识自发做出的有利于一切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学习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口号也仅仅只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真正的从自身实际做起。大学生正处于三观成熟的关键时期,不加强自身管理和自我约束不利于良好生态意识的培养,从而不能要求自我管理。没有自身的管理,也就很难达到管理他人,从而社会管理一团乱,自然会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下一篇: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