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抛出话题——你赞同学校做出的“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穿校服”的规定吗?果然不出所料,大多同学反对,也有部分赞同,而且能够分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2.给赞同和反对的理由归类。学生发现理由来自不同方面: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
3.思考对方声音——他们讲得有道理吗?如何让对方理解我们的声音?学生模拟不同的身份,现场进行短时的交谈,得到结论:当一个人能考虑各方、甚至是反对方的声音,“包容异见,理性发声”,会让说理变得平和。
[设计说明]讲究思辨,才能让作文写得深刻。但何谓思辨?很多学生并不清楚,或者是不能做到带着思辨意识写作文。当然,这和我们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对思辨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有关。因此,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的经验积累,让学生明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这就是思辨。所以,笔者设置了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所谓的“思辨”,它其实并不玄乎。
此环节的活动让学生在感知“让步说理”的同时感知“什么是思辨”,认识到一个具有思辨意识的公民应当做到“包容异见,理性发声”。 听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人都有理”时,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理性表达出来很重要。有时候坚持己见、针锋相对,倒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易于把道理讲清,让对方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