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培养工作贯彻“专业+外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实行“校内专业导师+企业实践导师+语言与文化导师”的“三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有理想,遵纪守法,有敬业精神,有职业道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第二,培养具有良好商业道德、通晓国际商务语言、谙熟国际经济法规和商务惯例、掌握相关商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国际投融资决策、国际贸易与营销等方面的以国际化、实践性为突出特征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第三,掌握一门及以上的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合资企业、跨国公司、海外企业、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但由于“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宏大、复杂,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因此,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培养理念与培养实效之间难免会存在差距,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改进。
1. 扩展外语教育深度和广度
一方面,国际商务硕士的外语课时有限,仅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了“第二外国语课程”,且多以综合的形式开课。在有限的课时里,想要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存在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国际商务硕士第二外国语开课主要集中在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语等通用语言,而忽略了“一带一路”战略对于非通用语人才的实际需求。
2.厚植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
高校培养人才并且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这一主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走出去”与国际沟通。如何利用对方的语境去讲清中国立场,讲清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就需要国际化人才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情怀。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国际商务硕士培养重在经管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有明确规定。
3.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
为构建自身的国际化素质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坏境氛围和平台。目前,在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中,主要采取部分课程双语教学,希望借此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但这一单一的培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学生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未形成长效合作交流机制。另一方面,国际合作层次缺乏系统性统筹,导致国际交流频次及人次都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