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韦伯(Max Weber)对科层制提出合理性设计之前,科层制的逐渐发展是一个不自觉的实践过程。韦伯(Max Weber)基于理性设计的科层制,是倡导权威、效率优先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他认为“从纯粹技术的观点看,规范的科层化组织可以带到最高的效率”。韦伯倡导的科层制,以形式的合理性为前提,以程序的合法化为保障,具有技术性、非人格化、等级制等特点,其产生有一定的合理性,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精细化,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因此组织任务的复杂性,需要通过组织成员的分工来完成任务,科层制主张根据成员的技术特点,根据劳动分工的需要,把组织成员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由此来提高组织效率。同时,组织中所有的岗位要遵循等级制度,每一个成员都要受到上一级成员的监督和控制。此外,所有成员要遵守组织的规则体系,即“由一些固定不变的抽象规则体系来控制的,这个体系包括了在各种特定情形中对规则的应用,严格排斥私人感情的精神,没有憎恨和热爱,不受感情的影响”。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理想类型,以此来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行。通过韦伯对理想型科层制的卓越研究,科层制的发展从不自觉走向自觉,无论是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现实的组织管理,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我国的高校组织管理也深受韦伯理性科层主义的影响。
高校组织“生产”、“传输”的过程却无法也不能用效率来衡量,其“产品”、“技术标准”也不能用标准化来衡量,因为高校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学术组织,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其逻辑起点是知识,学科性、专业性集中反映了高校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核心技术特征。但是现行高校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无论是从考核制度的制订、出台、实施、量化、结果运用等各个层面,均由学校管理部门占绝对主导,上级制定出评估考核办法,根据教师在教学、科研、品德、能力、出勤、业绩等方面的表现并加以量化,由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单一的评价者对教师进行评价,体现了高度的控制性、标准化、结果导向的科层管理特征。事实上,高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以人为本、追求至善,重视人的价值,关怀人的发展需求,探索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