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超越科层管理的教师评价展望
 
更新日期:2020-10-14   来源:   浏览次数:18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质量提升的关键期,那么如何借此契机推进教师评价制的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科研评价机?如何综合、科学地评价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让

 
 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质量提升的关键期,那么如何借此契机推进教师评价
制的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科研评价机?如何综合、科学地评价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让高校老师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就教师评价的目的而言,目前的教师评价制度主要有两种价值取向:其一,以奖惩为目的价值取向,即以科层管理的理性假设为前提,制订标准化的评价指标,来检查教师是否达到相应的资格并具备相应的能力,通过年度终结性评价,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并以此来决定教师的晋升、加薪或者去留,以奖惩为目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评价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另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则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尽管随着教育评价研究的逐渐深入,学者们愈加意识到奖惩性评价机制的消极作用,但是遗憾的是,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仍然以奖惩性评价机制占绝对的主导位置。
当务之急,高校的行政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以过程评价为主取代结果导向的评价,改变以考核定级为终极目标的评价机制,切实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二)从量化考核转向质的提升
量化评价基于实证主义的认识论,采用数学和统计学方面的知识与工具,通过收集并处理评价客体的各种相关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评价客体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建立在实证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的评价机制,以工作能够量化和标准化为前提,最终使评价本身沦为了最终目的,以评价形式的合理性取代了评价实质的不合理性。而质性评价则建立在解释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往往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通过对评价对象全面而细致的考察,收集能反映教师发展状况的资料,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对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尤其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反馈。现阶段,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以结果为导向,以量化为手段,以奖惩为目的,如此的量化考核评价忽视了学术活动的特殊规律,漠视了高校教师的主体性,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者普遍认识到量化考核评价的局限性,质性教师评价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质性教师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是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取代等级化的评价结果,以提升教师反思性的专业发展能力为评价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采用数字化、等级化的评价方式,重在评价结果的运用,轻视评价的指导性作用,忽视教师的主体性作用。质性教师评价运用个性化、描述性的语言,对教师内在的、深层次的特点用文字而不是数字的方式呈现出来,促使评价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单向转为互动、从注重结果转向重视过程,帮助教师更加清晰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超越科层管理的教师评价展望

下一篇: 超越科层管理的教师评价展望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