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三联疗法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
 
更新日期:2022-10-28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   浏览次数:41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痤疮困扰着很多年轻的爱美人士,由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据临床观察,痤疮以肺胃湿热型居多,中药可从内因调节,改善肺胃湿热体质,此外中药联合外治法火,如:火针、光子嫩肤术,效果更加显著,笔者通过临床观察采用此三联疗法86例,效果显著。

 

三联疗法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

陈珠莉[12] 龚丽萍 [1]  刘云 [12]   程亚慧[12]

1.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330004  江西南昌  2.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330004 江西南昌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痤疮困扰着很多年轻的爱美人士,由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据临床观察,痤疮以肺胃湿热型居多,中药可从内因调节,改善肺胃湿热体质,此外中药联合外治法火,如:火针、光子嫩肤术,效果更加显著,笔者通过临床观察采用此三联疗法86例,效果显著。

【关键词】:光子嫩肤、痤疮、火针、肺胃湿热

痤疮作为一种损容性皮肤病,严重损害青少年容貌及心理健康。现代医学主要根据痤疮的严重程度,选择性治疗,如:维A酸、抗生素、抗雄激素、囊肿内注射、光动力、红蓝光、强脉冲光、果酸、针刺、火针、耳穴、刺络拔罐、中药内外用等{1}。此疗法副作用、易复发、疗程长等因素让患者难以接受。笔者科室进年采用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内服,外治火针联合光子嫩肤,临床上疗效显著。选取20163—20174月至科室门诊86例,辩证为肺胃湿热证寻常型痤疮,运用中药内服联合火针及光子嫩肤术临床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所有患者均为门诊诊断为寻常型痤疮(2)皮损主要集中于面部,皮损以粉刺、丘疹、囊肿为主。(3)年龄在1835岁之间。(4)所有入选患者近半个月均未系统使用过维 A酸类药、抗生素、光敏制剂、果酸制剂、中药制剂及激素类药物。(5)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男29例,女57例。按痤疮国际分类法:Ⅰ度28例,Ⅱ度35例,Ⅲ度23例。

   1.2  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有肝、肾功能异常;(2)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严重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或精神障碍者;(3)女性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4)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疤痕体质者;(6)合并黄褐斑或皮肤高度敏感者;(7)近期服用光敏药物者;(8)怀疑有皮肤结缔组织病或皮肤恶性病变者。

   1.3  药物和工具及仪器,中药予自拟方,主要组成:石膏15g、知母10g、枇杷叶10g、桑白皮10g、栀子10g、黄芩10g、连翘10g、木瓜10g、凌霄花10g、黄连5g、甘草6g为基础方,火针选用钨钢细火针,皇后光子嫩肤仪(武汉楚天激光),波长为560-1200nm

   1.4   治疗方法,所有纳入者均口服中药,一日一剂,分两次饭后温服。根据炎性痤疮的数目,选择外治:(1)Ⅲ度痤疮先行火针治疗,待炎性皮损散在不超过5个再行光子嫩肤术;(2)Ⅱ度及Ⅰ度痤疮可见明显脓头应先行火针,再行光子术;(3)Ⅱ度及Ⅰ度痤疮未见明显脓头可先行光子嫩肤术,术后25天如见脓头再行火针。火针方法:清洗颜面部,局部消毒,予0.5mm的细钨钢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迅速垂直扎在皮疹的最高点,进针和出针时间不超过0.5s,继而用棉签轻挤压排出脓血。光子嫩肤术操作:先洁面,拍照,颜面部均匀涂抹1-2mm厚耦合剂,选择参数:波长为560-1200nm,脉宽为2.2-3.0ms,延迟时间15-30ms,能量16-22J/cm2。医患均佩戴护目眼镜,操作前先进行光斑测试,再行全面部扫射,一般重叠面积不超过20%,以皮肤微潮红为度,额、下颌部降低1-2J/cm2,操作时间为20min左右,术后冰敷20-40min,嘱术后注意保湿及防晒。光子术21日行一次,五次为一疗程,观察3个月,后期随访3个月。

    1.5   疗效评定根据2002年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的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消退,无新疹出现,肤色正常,患者表示满意。显效 :皮损大部分(70)消退,新疹出现 5个以下,且色沉或疤痕明显改善,患者表示疗效明显。有效 :皮损部分(30%一60%之间)消退,新疹出现 10个以下,且色沉或疤痕有所改善,患者表示有效。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患者自觉治疗前后差别不大。总有效率=(痊愈++有效)×100%。

2. 结果

86例患者治疗后统计,结果如下:

项目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1度痤疮

28

28

 

 

 

2度痤疮

35

34

1

 

 

3度痤疮

23

20

2

1

 

分析:痊愈82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其中Ⅰ度28例,痊愈率100%,Ⅱ度35例,痊愈34例,痊愈率97%,显效1例,显效率3%,Ⅲ度23例,痊愈20例。痊愈率87%,显效2例,显效率9% ,有效1例,有效率4%,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痤疮,又名粉刺,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质溢出部位如颜面及胸背部,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属于损容性皮肤病{2},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据《周礼》记载,损容性皮肤病由专门的医生治疗,主要采用外治法。《肘后备急方》曰“年少气充,面生皰疮”,提出年轻人因气血充盛,乃生痤疮。《诸病源候论》: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白色者也。《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渣鼻》“肺风、粉刺 、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属脾,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综上,该病多由风热之邪客于肺经,阻滞经络导致气血郁滞,阻于颜面肌肤而发,日久则热毒阻滞经络生痰生瘀,痰热瘀结而致囊肿结节。《杂病源流犀烛》云:“风刺、粉刺、痤刺、肺风刺……治之具当以阳明为主”。由于脾为湿土,湿易困脾;胃为燥土,易患燥病,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湿热为患,反应于肌表,可为痤疮。笔者临床观察发现,痤疮患者的饮食常偏好肥甘厚味之品,且长期居住空调环境中,常有胃脘灼热,体倦身重,渴不多饮,小便黄,大便不畅临床表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故脾胃湿热是痤疮的重要发病病机。根据病机可确定治则治法。方中生石膏解肌清热、除烦止渴,归肺胃二经,《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知母清热泄火、滋阴润燥,归肺肾胃经,《本草正义》云:“知母寒润,止治失火,泻肺以泄雍热,清胃以救津液。”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化痰,亦归肺胃二经。三药共奏泻肺热、清胃热之功,共为君药。取桑白皮泻肺利水之功,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利湿之用,黄芩、连翘、黄连、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之效,助君药清热泻火之功并使邪热有所出去,共为臣药。木瓜化湿和脾,凌霄花清热凉血从而清泻瘀热二药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清肺胃之火,泻胃经湿热。

火针通过烧红的特制针具,点刺患处,通过刺激局部邪气所犯之处,直接激发经气,鼓舞气血运行,温通阳气,发挥经络的传导和调整作用,起到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扶正通络,扶正祛邪,以热引热,行气败毒等作用{3},近年来其广泛运用于皮肤科。另《千金翼方》曰:“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及《针灸聚英》曰:“凡症块结积之病,甚宜火针”,由此分析可知在痤疮中主要取其生肌敛疮,祛腐排脓;引热外达,清热解毒之功效。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学的要求不仅仅是缓解痛苦,同时对美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医学美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临床上痤疮患者“战痘”诉求是祛痘、祛印双管齐下。强脉冲光(IPL)是目前治疗痤疮及痤疮瘢痕的有效方法之一{4}。光子嫩肤是连续的强脉冲光子在低能量密度下进行非剥脱方式的嫩肤治疗{5} 1995年光子嫩肤被美国FDA正式批准用于临床,在皮肤美容中运用广泛,其作用机制的物理基础为光辐射与皮肤组织的光热解效应)。痤疮常为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当取短波长的光可激活痤疮丙酸杆菌中产生内源性卟啉为高能量不稳定卟啉,与三态氧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单态氧,单态氧与细胞膜上的化合物结合后损伤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6}。大量文章报导,光子嫩肤可促进皮肤组织胶原增生、皮肤色沉改善等作用。

综上所诉,根据临床案例的实际观察,回顾中医治疗肺胃热盛型痤疮的病因病机,结合关于火针及光子嫩肤的分析,可知传统中医药辩证联合火针及光子嫩肤技术治疗痤疮,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合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卷第Ⅰ期 J Clin Dermatol, January2015, Vol.44,NO.1.

2.《美容中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89

3.吴珮玮,黄蜀 火针治疗痤疮的机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013):3

4.《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 (第2版) 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 1292

5.罗奇,张元龙,熊明根,应用光子嫩肤治疗颜面部毛细血管扩张[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3,9(5):285-286.

6.付红艺,金 红,李 惠,王小灵,陈红梅  光子嫩肤术在痤疮治疗中的临床运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年第 33 卷第 11   (ournal of Chongqing Me dical Unive rsity 2008. Vol.33 No.11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三联疗法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

下一篇: 三联疗法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