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策略
 
更新日期:2020-10-26   来源:   浏览次数:2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核心素养贯穿专业思政建设全过程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就是要搭建专业范畴内的思政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专业育人氛围,以此拓展专业建设内涵,完善

 
 (一)核心素养贯穿专业思政建设全过程
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就是要搭建专业范畴内的思政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专业育人氛围,以此拓展专业建设内涵,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在专业思政框架下和平台上深化课程建设,系统化课程思政,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并为专业人才培养铸魂。与此同时,扎实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必须纳入“三全育人”这一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机制,为提升专业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和条件保障。因此,要强化三全育人理念落实,完善三全育人实施路径,将核心素养贯穿专业思政建设的全过程。
(1)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标不动摇。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根据国家、区域和行业具体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做好顶层设计,将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贯穿性主题,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对毕业生在思政素质方面的要求和目标进行精准设计,明确提出专业思政的总体要求,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应根据科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毕业生核心素养生成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跟踪和评估,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和长效机制。
(2)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将核心素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角落,与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打造突出核心素养生成和专业特色的育人环境。各专业要认真审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关涉的各环节和各方面[16],包括人才培养基本要求、课程体系(含实践教学)、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学科支撑、教材建设等,对本专业毕业生核心素养生成方面的实现路径进行整体设计,把专业思政目标细化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明确专业思政实施步骤和进度计划,强化专业育人功能。化有形为无形,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无缝衔接和无痕渗透。
(3)在课程体系结构上,以淘汰水课和建设金课为基准,将核心素养分解到课程体系中,构建复合型和均衡化课程结构,强化通识类、实践类和创新创业类课程。以“夯实基础、加强通识、强化实践、激励创新”为总体原则,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体系,破除传统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功利性和非均衡性,例如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重理论轻实践等一系列弊病。充分发挥通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育人功能,全方位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二)核心素养嵌入课程思政建设各环节
一流课程是支撑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重要组成和基础。要在金课建设目标引领下,着力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将核心素养嵌入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以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支撑高水平专业思政建设,促进耦合育人功能实现及其价值最大化。
(1)在课程标准要求上,完整地体现核心素养的两个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面向中小学提出的,高校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作用基本类似,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考核方式以及课程教材等部分均有详细明确的阐述说明。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学大纲,在目标要求上,均需要对课程学习后应该养成的必备品格和掌握的关键能力进行明确规定,例如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救死扶伤的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或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创新精神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策略

下一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