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在将习近平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应该抓住两点:
一是在与“普世价值”的对立中阐明“普世价值”以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为哲学基础,而“共同价值”思想则立足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基础之上。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普世价值”的哲学基础是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认为,从古到今人类所有个体都具有一种共同本性,即人性。人性是共同的或相同的,人性既不可能因人而异,也不可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发展;时代、地域或阶级不同只是改变了人性的表现形式,却没有改变人性的本质内涵;人性不可能随着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而发展,相反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创造和设计都应当以人性为前提。显然,抽象人性论在理论上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性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关系,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就不是科学的人性论。例如,自私性并不是人生来具有的人性,不具有普世性,而是现实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剥削阶级思想意识影响的结果。然而,抽象人性论者却硬说人天性就是自私的,自私性是人类共同属性,与人俱来,不可改变,具有普世性。例如休谟说:“我们承认人们有某种程度的自私;因为我们知道,自私是和人性不可分离的,并且是我们的组织和结构中所固有的。”因此,资产阶级就喊出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口号,并挂上全人类“普世价值”的标识。既然人性具有普世性,那么进而断定全世界的人们都存在着共同的人性需要和价值诉求,于是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学说就出现了,并利用经济全球化浪潮向全球人民“推销”。这一学说得以成立的抽象人性论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是把本来带有资产阶级特性、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具体人性,当作具有“普世性”的人性去套在一切时代、一切社会制度下的活生生的人们头上,并视为他们的共有人性,进而推演出资本主义制度是万古长存的合理社会制度。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显然是错误的,“按照他们关于人性的观念,这种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批判性地超越了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在理论基础上首先区别开来。习近平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是马克思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社会中具体的、历史的、有血有肉的现实的个人基础上提出的具体的人性论。这种人性论,一方面从共时态角度揭示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就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现实的个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性;其次,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性;最后,现实的个人也是意识存在物或精神存在性,具有意识性和精神性。从这角度看,人性的确具有一定的普世性。然而,从历时态角度看,人性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这是因为:第一,现实的个人都是一定历史中的人,是具体的历史存在物,具有历史性;第二,现实的个人都是现实的存在物,具有现实性;第三,现实的个人都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特定实践的存在物,具有实践性。。现实的个人是有各种各样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现实的社会里的人。现实社会中的现实的个人是多种多样,其人性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主张坚持人性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既承认人类共同体具有人之为人的人性共性,也承认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级和不同国家的人们都有着各自的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特征。
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为大学生阐明“共同价值”思想与西方的“普世价值”关系。就目前来说,很多青年大学生无法正确区分“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两个概念,甚至一些青年教师也错误地认为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共同价值”就是“普世价值”。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堂中,任课教师如果能运用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科学分析两者的区别,就很容易弄清这个问题。习近平所提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思想正是建立在这一辩证关系原理之上的科学理论,它一方面强调了全人类作为人具有人之为人的共同属性,因而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同需要和价值诉求,如都希望人类社会能够和谐发展,国与国之间能够和平共处,都期待着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希望追求民主和自由等。这是建立人性的普遍性、一般性和共性原理之上。另一方面,它也说明了全人类既有共同价值追求,但具体到每一个民族国家、社会阶级(阶层)又有着不同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诉求。如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价值观,不能把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说成是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原始社会没有,共产主义社会也不会有,甚至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不能“普世”。任课教师这样讲述,就可以使大学生朋友在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上听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