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特点分析
 
更新日期:2020-10-30   来源:   浏览次数:19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不同学科内容相互交叉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科学的定义是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

 
 1、不同学科内容相互交叉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科学的定义是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的内容[6],每个领域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笔者通过对教材的具体分析,发现这四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可以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个学科模块。但是在知识点按模块分类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即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些章节中同时存在不同的学科内容,说明小学科学不是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内容的拼盘,而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2、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包含内容广泛,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点,与即将在中学要学习的这几门课程相比较,不同的是所学习的内容非常简单易懂。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而是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后续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不同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性课程。
3、不同学科内容所占比重不同且各学科内容较融合
通过表2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学科学课程涉及内容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4门学科内容。物理所占比例为39.109%,化学所占比例为11.386%,生物所占比例为31.188%,地理所占比例为18.317%。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程包含物理、生物学科知识较多,地理次之,化学最少。同时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各学科内容较融合,在一些单元的几节内容中,可能会包含多个学科的知识点,甚至有些单元的每小节内容都会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这样一种多学科融合交叉式的教材编排方式,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四年级开始之后每册科学教材最后一单元的内容,都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例如,四年级上册是“排序和分类”、四年级下册是“调查与预测”、五年级上册是“解释与建立模型”、五年级下册是“交流与质疑”、六年级上册是“假设与实验”、六年级下册是“拓展与应用”。这些内容都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讲是对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的培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特点分析

下一篇: 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特点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