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危”与“机”并存
 
更新日期:2020-10-30   来源:   浏览次数:19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其影响力已逐渐延伸到在线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据统计,2019年中国在线语言教育市场规模高达523.5亿元,用户规模达3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其影响力已逐渐延伸到在线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据统计,2019年中国在线语言教育市场规模高达523.5亿元,用户规模达3000多万人。面对如此“井喷式”增长的在线教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传统课堂优势的不可替代性也不能被忽略。
(一)传统外语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新挑战
1、从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在线教育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冲击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提出来的,它是指通过对劳动者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包括用于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出。根据舒尔茨的观点,教育(包括知识、技能、投资能力等)投资在劳动者身上的凝结最终形成了人力资本,它需要不断投资和长期积累的过程。
20世纪末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语言产业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语言培训机构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后,Internet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跨越教师和学员之间的时空障碍,而在线教育的开发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互动化、智能化的在线学习体验,在线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时空的灵活性、学习效率的时效性,给学员提供了更新的理念和提高认知的机会。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接受英语教育十多年,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费时低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过时的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为更多人选择在线教育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2、从“成本—收益”分析法研究在线教育对传统课堂的冲击
成本——收益分析法(cost-benefit analysis,简作CBA)是指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收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的方法运用到英语教育中,以寻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绝大多数人经过十几年的在校英语学习,仍然处于听不懂、讲不出的状态中,完全不具备熟练的交际能力,更无法满足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随着在线外语教育的兴起,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他们付出较少的学习成本,就可以达到基本的学习预期,投入趋向于最小,而受益却趋向于最大,而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努力追求外语教学的低投入、高产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相比之下,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选择在线教育模式也是合情合理的。
3、从需求理论分析在线教育对传统课堂的冲击
格林在考察语言的经济属性时把供求关系应用到语言上,提出需求是以数量衡量的,它会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语言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与语言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线教学的资源比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的多,甚至许多都是稀缺资源,学习者愿意以较低的时间成本、费用成本来为这些在线资源买单,来满足个人不同的学习需求,以达到将来收入的最大化。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新机遇
1、传统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学习者学习外语(这里主要指英语)的目的不仅是学会运用英语这一工具来进行交际,而且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性,通过语言学习,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而素质教育的提升只是通过单纯的在线教学无法完成。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线教学内容丰富、资源量大,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习者来说,根本无法适应这一教学模式。而传统课堂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场景,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尤其是一位具有博爱情怀的教师,可以把自己全部的爱和心血都倾注到学生身上。教师的这种博大情怀是在线教育模式给予不了学生的。毕竟在线教育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它并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无法彰显一位教师的博爱。
2、传统课堂教学的智慧性
目前,英语教育的教学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还是在线教学模式,都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它的根本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智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智慧比文凭更重要,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要让他们知其超然,达到真正的开悟。面对这样的教育愿景,在线教学基本无法达到。虽然在线教学有其毋以质疑的优势,但是人类智慧的启迪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言传身教的展示,才能让他们在这条充满不确定性的学习之路上,利用韧性思维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对未来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无可估量的刺激作用下,还是会有众多的学习者选择传统外语教学模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危”与“机”并存

下一篇: 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危”与“机”并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